星期四, 24 4 月, 2025
spot_img

《浯事吾聞》金門藝術創意青年正在亞洲蓬勃發展中

金門的藝術創意青年群體正處於亞洲蓬勃發展的時刻,尤其在2023年下半年,金門旅台的藝術創意青年們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才華。 七月份,台灣國樂團在台灣戲曲中心舉辦了NCO器樂大賽「吳儂阮語」中阮新秀選拔,原籍烈嶼的才女孫聿瑩以精湛的技巧和強烈的氣場脫穎而出,不僅贏得了大賽冠軍,還榮獲「最佳人氣獎」。 孫聿瑩是原籍烈嶼,目前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國樂系三年級。她在比賽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技藝,例如以雙手凌空畫圓表現太極的變化,展示了對陳奕濰創作的指定曲「太極」中的阮協奏曲充滿獨特見解。她不僅巧妙地詮釋了技巧,還融入了自己的舞台表現,尤其是上下台時以俠客般的姿態向觀眾和樂團團員致敬,展現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戲劇張力。

屏東人抵家-廣告看板彩繪─鄭國鐘

鄭國鐘是鹽埔人,爸媽都是農工,上有四個姊姊一個哥哥,身為家裡第一個拿到高中學歷的孩子,他認為會讀書和走入廣告招牌彩繪這一行並無關聯,「老天爺賞飯吃,他給我一個天賦,就是寫字很漂亮,我從小到大寫書法都拿第一名。」他也因此被高中同學引薦入行,先在高雄岡山拜師,也曾學畫工地的立體透視圖。但談起追隨師傅,他認為具備「視覺學習能力」也很重要。「像我大部分時間,白天就看師傅怎麼畫,晚上自己練習。 」
- 互惠贊助-spot_img

熱門必讀

台灣最西端的養蜂人家─烈嶼土蜂的甜蜜奇蹟 從海霓蜜坊看見金門的原生生命力

在烈嶼,一匙蜂蜜牽起土地與人的故事 位於台灣最西端的小金門||烈嶼,這座海島鄉鎮總帶著一種時光凝結的美感。對許多曾來訪的旅人而言,烈嶼是戰地風光的縮影,是九宮坑道裡回盪不息的歷史迴聲,也是老兵口中難以忘懷的離島記憶。這裡有斑駁的碉堡、有海風吹拂的榕樹,也有那份靜謐到彷彿能聽見潮汐的心跳聲。然而,真正能代表烈嶼滋味的,或許藏在更細微的地方||像是巷弄間的一間小店,或是一口用心釀製的蜂蜜。 在這座看似平凡的島上,有一家不平凡的店悄悄綻放光芒。【海霓蜜坊&沒事了手工點心】是由一位返鄉退休的體育老師||謝光霓先生,與他的家人共同打造的夢想據點。店鋪位於距離九宮碼頭不遠的東南角,旅人若從大金門搭船前來,只需幾分鐘車程,便能抵達這個被蜂香與咖啡香包圍的小天地。 這裡不只是販售蜂蜜和點心的地方,更像是一座承載記憶、情感與土地連結的橋梁。每一匙蜂蜜、每一口甜點,都是一家人用時間、汗水與溫柔釀出的故事。當你踏進這間店,或許會發現,烈嶼的魅力不只是戰地遺跡的滄桑,還有這份來自自然與人情交織出的真實甘甜 命名的意涵:海霓,是蜜也是人 謝光霓與來自新加坡的妻子海倫女士,攜手走過超過二十年的婚姻旅程。這對跨國夫妻不僅在人生中彼此扶持,更因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在退休後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返鄉回到金門烈嶼,投入土蜂保育與蜜蜂產業的推廣。他們的選擇,不只是轉換生活型態,更是一段關於土地、文化與生態共存的新人生篇章。 早年在台灣任教體育課的謝光霓,對動植物與自然觀察始終保有濃厚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海倫接觸到蜜蜂養殖,便一頭栽進這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深入了解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金門島上尚有極為珍稀、純正的原生土蜂||亦即中華蜜蜂或俗稱的「野蜂」。這些土蜂體型嬌小但飛行敏捷,能採集更多種類的花蜜,甚至在寒冬仍能出勤,是義大利蜂(洋蜂)無法比擬的特性。 其中最令人驚艷的,是這些土蜂能在冬季低溫下釀製出「冬蜜」,風味層次極高、口感細膩,是市場上極其稀有的高價蜂蜜。為了推廣金門土蜂的價值,並喚起更多人對在地原生生態的重視,謝光霓與海倫共同創立了【海霓蜜坊】,並延伸品牌【沒事了手工點心】,將土蜂蜜融入甜點與飲品之中,從味覺出發,引領人們重新認識蜂蜜的文化與深度。 「海霓」這個名字,意涵豐富,不僅融合了海倫的「海」與謝光霓的「霓」,也與英文"Honey"同音,象徵蜂蜜,也代表兩人攜手共同走過的生命歷程。「海霓不只是商標,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土地連結的象徵。」謝光霓這麼說。 店內產品全以蜂蜜為主角,從蜂蜜鬆餅、蜂蜜冰淇淋、蜂蜜美式咖啡,到最具特色的「嚐嚐六種蜜+蜂巢蜜」組合飲品,顛覆人們對蜂蜜僅為調味劑的印象。謝光霓認為,品蜂蜜如同品酒、品茶,有其層次與深度;不同花源、不同蜜蜂、不同季節所釀的蜜,都有截然不同的氣味與尾韻,值得細細體會。他甚至建議,品嚐時應先喝口冰開水清除味蕾,再品下一種,方能感受到其中的細膩變化。 這段從教育場域走向自然生態的旅程,讓謝光霓與海倫夫妻不僅實踐了環保理念,也在烈嶼這片土地上,書寫屬於他們的蜜香人生。透過蜂蜜與甜點,他們傳遞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情與承諾。 一位體育老師的斜槓人生:從國中教室到蜂箱之間 ...

一顆金門麥子的重量──黃伊瑊與她的島嶼之路

春日的金門,從海風、陽光,到田裡一抹青綠,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而在這樣的季節裡,一場名為「蓊蓊之森||與書相會的漫漫時光」的書日市集悄然展開。書展、講座、影展、市集與各式手作體驗散落在金門植物園的林蔭與草地之中,看似輕盈,實則蘊含著深厚的地方文化能量。  在這一切的背後,都有一群策展者、書寫者、耕作者的身影默默穿梭||而其中之一就是她||黃伊瑊,也是「小島 Piccola Isola」的主理人,暱稱:小島。  從都市返鄉、以麥為起點,她重新耕耘金門的閱讀文化與島嶼想像。連續兩年,她以小島的身份與蓊蓊書店及其他夥伴,一起參與由文化部補助的「享讀福爾摩沙」閱讀計畫,以共同策展人與在地行動者的角色,打造出一場場有感、有地氣的閱讀盛宴。  這是一篇關於「閱讀」、「土地」與「回家」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在島嶼上與文字、植物、大地共鳴的深情旅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名字,兩個世界--黃伊瑊與小島  在台灣的文創與閱讀推廣圈中,「小島 Piccola Isola」這個名字或許仍不屬於主流,但在金門與喜愛酸麵包的世界裡還有那熱愛自然的生活圈內,它卻是許多人記憶中的一座溫柔小島。小島Piccola Isola這不只是一間店的名字,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縮影、一種重新與土地產生關係的方式。  黃伊瑊(以下稱小島)||這個選擇留金的女性,用雙手揉麵、種麥、寫故事,在金門島嶼上默默地建造著屬於她與這片土地的共同語言。  「Piccola Isola」在義大利文中意指「小島」,這個名字既貼近金門的地理本質,也揭示她內在的情感座標。對黃伊瑊而言,金門不是被遺忘的邊境,而是一塊能重新扎根、重新理解自我的心靈核心。  她所經營的「小島」空間,並不以商業為唯一導向,而是一處可以停留、交流與思考的場域||這裡賣的是用自家種麥磨粉製成的酸種麵包、是金門手工花生醬拌乳酪的細膩滋味,也是一本本從島嶼出發的選書與故事。  她的返鄉之路始於一個單純卻深遠的願望:「種自己的麵粉。」這不只是一句夢想式的自白,而是她行動的起點。她踏進田野,與土地重新對話,也開始從自然中學習||從小麥的播種到收成,從發酵到烘焙,每一道工序都充滿試驗與等待的美學。更進一步地,她走進村落,拜訪年邁的女性長輩,聆聽她們記憶中的「麥糊」、古早味的金門小麥料理與日常生活的細節。  於是,「小島」不再只是地理的指涉,而是記憶的容器、情感的橋樑。黃伊瑊不僅是一位麵包職人,更是一位文化的說書人,用每一顆麥子的重量,串起金門島嶼深層的歷史、味道與情感。她讓我們明白||有時,一個名字的誕生,就是兩個世界重疊之處的開端。  策展即生活,閱讀是一種發酵  自 2023 年起,小島與她所主理的「小島 Piccola Isola」,開始與金門在地的文化團隊||包括「蓊蓊書店」、「浯日咖啡」等單位,攜手投入文化部「享讀福爾摩沙」閱讀推廣計畫,協辦並共同策劃一系列深具地方感的閱讀活動。不同於一般以講座或書展為主軸的活動,她們的策展更像是一場島嶼上的生活實驗。從最初的主題發想、講者邀約、場域規劃、市集動線設計,到實地空間佈置與活動現場的細節安排,黃伊瑊不僅參與,甚至常常親自上陣。  她深信策展不是單向的文化傳遞,而是地方生活的一種編織與發酵。這樣的理念在2024、2025兩屆舉辦的《蓊蓊之森||與書相會的漫漫時光》書日市集中展露無遺。這場植根金門植物園的閱讀市集,以「森林」、「土地」、「書本」為關鍵字,創造出一場與自然共呼吸的文化活動。她與策展團隊共同設計從「群島書展」到「麥田走讀」、「植物園地景導覽」、「親子瑜伽」、「森林染畫」、「影展」、「手作課程」等多樣體驗活動,不僅跨越閱讀形式的邊界,也突破年齡與身份的限制,讓閱讀真正回歸生活現場。  而黃伊瑊的策展風格,也從這些細膩環節中一一浮現。她擅長將人與場域的情感連結編織進活動設計中。例如「麥田走讀」不只是走進田野了解作物的成長,更從一顆小麥的生命旅程,延伸到金門女性長輩的飲食與生活記憶||讓土地與記憶並存、歷史與日常重疊。她認為:「策展不只是展覽或一場活動,而是一場島嶼與自我深層對話的過程。」  這樣的對話不需要華麗的舞台,也不依賴流量操作,而是透過一場場靜水深流的相遇||像是一場在森林裡的手作課、一堂樹下的閱讀分享、一次孩子與大人一起在草地上看影展的午後。這些場景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讓閱讀變成「被感受」的經驗,不再被限制在書頁之內,而是走入樹蔭、土壤、空氣與人群之中,成為一種「在場的文化」。  在黃伊瑊與夥伴們的努力下,「蓊蓊之森」不僅是一場市集,更是一場文化感官的召喚儀式。她以溫柔堅定的方式,讓金門這座島嶼重新與書籍、土地與人產生連結,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化活動--也許,它不在劇院或大館裡,而就在一片自然的風聲中悄然發生。  麥田,是最柔軟的語言  「金門的小麥,是我重新認識這座島的入口。」小島這麼說,語氣溫柔而堅定。這句話背後,不只是她返鄉的起點,更是一段與土地深刻連結的旅程開端。  回到金門之初,她對小麥幾乎一無所知。雖然從小在島上長大,每年春天也總能看見金黃搖曳的麥田風景,但那些畫面,過去只是季節風景的一部分,從未深入她的生命經驗。直到她有了「種自己的麵粉」這個念頭,小麥才真正以具體而細膩的方式,走進她的生活與感官世界。  為了理解小麥的成長歷程,她主動參與自然感知與植物連結的課程,學習如何不以人為中心地感受土地與植物的存在。在這些課程中,她第一次以「感受」而非「控制」的方式與自然互動,也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一株小麥的生命,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土壤中的微生物、礦物質、水分、根系與昆蟲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而精緻的共生網絡。  她描述,黑暗的土壤裡潛藏著一種看不見卻強烈的語言,那是一種來自大地、經由植物傳遞的沉默對話。正是在這樣的「聆聽」之中,她感受到自己不再只是觀察者,而成為與島嶼一同呼吸的共生者。  這份感知並沒有停留在田裡,她將小麥作為媒介,延伸成各種文化實踐。她開設以小麥為主題的走讀與繪本課程,帶領孩子與大人一起走進田間,理解一顆種子的旅程與島嶼的記憶連結。她也將這樣的細緻感受轉化為酸種麵包的製作:從播種、收割、磨粉、發酵到出爐,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等待與耐心,就像是一場深度冥想,一場生命與自然相互照顧的儀式。  對小島而言,小麥不只是作物,而是與土地重新對話的語言,是她走進金門文化底層的入口,也是一條永無止盡的探索之路。  文化,不在遠方||而在眼前的植物園與菜市場  「很多人說地方文化很遠,但其實它就在你吃的每一口裡。」小島說得平實,卻直指核心。對她來說,文化從不是只有在博物館或展覽館裡才能被看見,它其實藏在菜市場的木箱裡、藏在一鍋花生的香氣中、藏在那些被日常視線忽略的平凡食材之中。  她舉例自己某次在金城菜市場遇見的場景:那是一家老雜貨店門口擺放的金門在地生花生,粗糙、未經包裝,卻散發出熟悉又久違的香氣。那一刻,她心頭一震,彷彿與某種深層的島嶼記憶對上了眼。她便將花生帶回,用傳統方式手炒、去皮,做成純粹不加糖油的花生醬,再與乳酪、楓糖融合,化為她手工酸種麵包的配角。  這看似簡單的一道點心,實際上,是她對金門文化的再詮釋。黃伊瑊的策展,不靠華麗語言,而是透過味覺與手感的層層疊合,將文化揉進麵粉與發酵過程中,讓人用舌尖重新認識土地,也用心去記住它的滋味。  群島閱讀與跨海共鳴  「閱讀不是一人獨行,而是一群人的潮汐流動。」蓊蓊之森的團隊是這麼分享的。這句話不僅道出她們對閱讀的理解,也反映團隊夥伴近年在金門策劃「蓊蓊之森」書日市集時的核心精神。在這群熱愛文化的團隊眼中,閱讀從來不是靜態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會流動、會擴散、會彼此感染的文化力量。正如潮水有來有往,一本書的故事也總會找到願意共鳴的另一端。  從2023年起,「蓊蓊之森」市集便不斷擴大其文化影響力,不僅在金門本地引起廣泛參與,更吸引來自廈門、泉州與福建沿海的讀者與書店夥伴跨海而來。這不只是因為活動辦得精彩,更因為它呈現了「群島之間」的可能性與文化連結的渴望。在黃伊瑊與團隊的策劃下,市集中設立了「群島書展」專區,邀請來自同為離島的蘭嶼,乃至本島南北的獨立書店與出版社共襄盛舉。  這場書展打破了地理疆界與語言隔閡,讓一本本書成為島嶼之間漂流的信件,一間間書店像是海上的小燈塔,以自己的方式照亮閱讀的航道。  小島與蓊蓊之森的夥伴都認為,她們做的不只是書展,更是一場地方文化外交、一種溫柔卻堅定的島嶼對話。藉由書,這些原本孤立的島嶼開始彼此認識,也讓閱讀成為串起群島命運與想像的共同語言。  以麵包之名,召喚島嶼未來  小島說:「所有的創造,都是為了感謝這片土地的生養。」這句話像一條貫穿她所有行動的線索,無論是種植、烘焙、策展、帶領走讀,抑或是與長輩對話、與孩子分享,她所做的一切,最終都回到一個核心||回應土地、回應島嶼。  從一株麥子開始,她重新與金門產生連結。那不只是返鄉的起點,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實踐。她以身作則,親身投入田間,感受泥土的溫度,理解四季的節奏,再把這份與自然共處的經驗,轉譯成麵包、轉譯成書寫,也轉譯成一場場邀請居民參與的文化活動。她並不孤單地行動,而是一邊創造,一邊邀請島民與讀者加入,共同參與閱讀與土地的關係重建。她讓人們知道,文化不在遠方,而就在自己腳下的土地與手中的麵團之中。  她用一顆顆酸種麵包,去講述關於小麥、關於等待、關於地方風土的故事。用市集與閱讀行動,把知識從書頁帶回現場,讓文化真正「被感受」。在她手中,文化不再是仰望的神殿,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一種可以吃到、聞到、觸摸到的日常能量。這種能量來自島嶼,也根植於每一個願意參與、願意停下腳步的人身上。  而這樣的文化實踐,不只是為了回顧過去,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召喚。  小島她正在金門默默耕耘著一條文化的路,而這條路,不喧嘩,卻清晰可感,終將照亮更多返鄉者與土地之間的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島Piccola Isola  臉書聯絡連結:    https://reurl.cc/j9GYRm  不定期會在臉書推出好吃的酸麵包,以及舉辦貼近自然活動。

從書海航向數位藍海:蔡志堅與「金門購」的創新之路

在金門金沙鎮下蘭村的回憶裡,蔡志堅總是記得那片被大人視為「垃圾場」的國軍資源回收場。那裡,卻是孩子們的寶藏世界:報紙、書信、記事本、筆與書,每樣都是通往外界的門票。「我就是在那裡,認識了世界。」他這樣說。 多年後,這位自小與文字結緣的男孩,走過電視台的光怪陸離,也走過二手書的歲月靜好,如今,他為故鄉金門,帶來一場電商革命--「金門購」,一個專屬金門、由金門人打造的全通路電商平台。 書香滋養下長大的孩子 蔡志堅出身於金門縣金沙鎮下蘭村,一個傳統而質樸的農村聚落。村裡人不多,但人情濃厚、文化底蘊深厚。他的家庭是村中少數與「文字」特別有緣的家庭。父親經營一間雜貨鋪,賣著米、鹽、醬、醋等民生用品,同時也是村裡的「知識人」。他識字、能書,平日裡除了招呼鄰居買東西,也經常替鄰里寫信、讀信,成了大家口中的「代書先生」。誰家有親人遠在台灣或海外,寫信回家總是要請蔡父代讀,回信內容也仰賴他代筆,那是一種深受敬重的角色。村裡人說:「有事找老蔡,他不只是賣東西的,更是讀書人。」 母親則是堅毅勤奮的家庭支柱。她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儘管生活並不寬裕,但總設法讓家中保持整潔、有條理。她不識多少字,卻從不阻攔孩子們閱讀,反而常鼓勵他們好好用功,把書讀好。蔡志堅說,雖然家裡書本有限,但從不缺閱讀的空氣,那是一種無形的「書香」,在父母的身教中流動著。 自小,蔡志堅就對書本有著異常的熱情。每到開學,剛發下的新課本,他總是迫不及待翻開來讀,短短兩三天就能將整學期的內容看完一遍。老師們也早早發現他識字快、理解力強,於是班上訂閱的《國語日報》一送到,就直接交給他先看。那些日報裡的文章,從時事新聞到童話故事,從自然科學到世界地理,構築出他腦中一座座新的世界,讓他眼界漸漸開闊,思維也愈加靈活。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他更是學校圖書館的常客。每次午休或課後,只要有空,他便鑽進圖書室,一本接一本地借書、讀書。五年級那年,他幾乎把圖書館裡的藏書都讀遍了。對他來說,閱讀從不是課外的休閒活動,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他在書中不只學習知識,更找到安靜與自由的所在--那是一段真正用閱讀築起的童年歲月。 從台北工專到政大| 跨界的養分 國中畢業後,他遠赴台灣本島,就讀台北工專電子科。雖說理工並非他的興趣所在,但他卻形容那段日子像是走進「一座更大的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光華商場的書海,開啟了他對更浩瀚知識的渴望。  母親與弟妹也陸續來到台灣。當時,舅舅王世襲在光華商場經營書攤,母親便在他的幫助下頂下一角,開始販售二手書。蔡志堅課餘協助母親,不但熟悉大專課本,更以精準眼光搜尋資源回收場裡的「被遺忘的珍寶」||理工用書、文史哲著作,皆能轉化為書店的瑰寶。  兄弟之間的合作更為事業打下深厚基礎:大哥謨昆擅長裝訂修復,將破損書本化整為一;二哥謨利創下「會員卡」制度,為書店帶來穩定顧客群。「八德路一段地下室22號」成了當年學生間的秘密基地。  儘管後來他選擇走入媒體界,但那段與書共舞的時光,從未遠離他的生命主軸。  辭職創業||讓書再閱,讓夢再起  在電視台服務17年,歷經台視、客家電視、中央廣播電台等單位,蔡志堅從技術走向管理,看盡媒體生態的轉變。但他始終記得那份對書的熱愛,以及對「延續書籍閱讀生命」的執念。  2007年,他與幾位夥伴創辦「雅博客二手書店」。不同於傳統書攤,他要打造一個結合數位科技、資訊整理、讀者體驗的嶄新平台。  他們自建書籍資料庫,開發自動搜尋系統,接軌金流、物流,一步步將紙本書導入虛擬通路。這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對二手書而言,書況、分類、定價皆需細緻處理。但他們成功了,甚至在創業半年內便獲得經濟部創新獎補助。  雅博客也開設實體門市,空間不大,卻明亮整潔,並以「雅待博彥的讀客」為名,意涵對書與人的尊重。他強調,紙本書不只承載知識,更有觸感、溫度、裝幀與設計之美,「閱讀的形式可以改變,但閱讀的本質永遠不變。」  金門未來:不是等人來,而是把貨送出去  蔡志堅並未止步於書籍與文化的世界。這些年來,他將目光轉向更深層的地方認同與行動實踐,尤其關注著他成長的故鄉||金門的產業發展困境。金門,作為一座四面環海的離島,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豐富的在地產品,但因地理條件受限、交通不便,使得許多優質商品難以外銷,也讓外地人無法輕易認識金門的好。除了一些已具規模與知名度的產業,如高粱酒、貢糖、菜刀、牛肉乾、手工麵線等,大多數農、林、漁、牧類的特產,還有文創商品、生活用品與酒類衍生品,仍停留在自產自銷的小規模階段,缺乏有效的行銷與品牌力。  蔡志堅深刻意識到,若要讓金門走出發展瓶頸,不能再依靠過往「等人上門」的方式。他坦言:「金門的未來不能坐以待斃,產業要活化,最快的方式就是『把人帶進來』或『把貨送出去』。但觀光人流無法掌控,天氣、政策、疫情等都可能影響,反觀商品則可藉由科技主動出擊、掌握主導權。」  於是,他開始思考一個全新的模式。他明白,若僅把金門產品放上蝦皮、Momo、PChome、Amazon或淘寶等大平台,儘管能達到銷售通路的擴展,但這些平台如同流量的大海,商品容易被淹沒在眾多選項中,金門的品牌特色也無從突顯。這樣的銷售方式不僅無法建立消費者對「Made in Kinmen」的認同,更無法長遠累積品牌資產。  因此,他提出一項更有遠見的構想:打造一個屬於金門的整合性電商平台,命名為「金門購」。這不僅是一個購物網站,更是一個專屬金門的數位品牌據點。它結合地方特色、產品故事、技術支援與物流系統,目的不只是賣產品,而是要行銷整座島嶼的文化、精神與價值。透過這個平台,他希望讓金門產品能有效接觸島外潛在顧客,從而開啟全通路銷售、提升回購率,真正實現「貨出去、品牌立起來」的目標。  「金門購」:一場島嶼電商革命  「金門購」這個平台的定位相當清晰而鮮明,它不只是銷售網站,更是承載金門整體產業願景的數位品牌入口。平台主打「Made in Kinmen(MIK)」概念,目標是讓所有來自金門本地的優質產品,能夠有系統地對接島外市場,讓更多外地甚至海外消費者認識並購買這座小島的好物。過去這些商品往往局限於旅客親自到訪金門時才有機會購買,而今,透過「金門購」,即便遠在千里之外,顧客也能隨時透過平台選購金門在地特色商品。 ...

獨立書店與金門文化的共生之地─翁立雯與「蓊蓊書店」的故事

金門,這座擁有豐厚戰地歷史與閩南文化的島嶼,近年來正逐步發展出更細膩的文化場域。從旅遊業帶來的短暫駐足,到地方青年回歸後打造的長期生活空間,島嶼的文化脈動日漸清晰。在這片土地上,「蓊蓊書店」以書本為媒介,串連閱讀、飲食與藝文,成為金門文化的一部分。而在這個空間背後,推動這一切的靈魂人物--翁立雯,用她的方式,讓書店成為島上的文化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家的理由:從閱讀到開書店 「最初是因為生命裡的一些困難時刻,讓我一次次地靠著書本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於是就想回來,開一間書店。」翁立雯這麼說。 對她來說,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方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庇護。她的閱讀啟蒙來自學生時代,那時的她對學校課堂並不特別感興趣,反而更喜歡在圖書館裡閱讀各類書籍與雜誌。書本為她開啟了另一個世界,讓她在紙頁間找到思考的空間,也逐漸發展出對文字的敏銳度。在台北求學的歲月裡,她開始接觸獨立書店文化,並對這樣的空間產生濃厚興趣。特別是唐山書店,這間歷史悠久的獨立書店成為她生命中的轉捩點。 「我還記得第一次踏進唐山書店時,看到那種帶著生命力的凌亂,書本堆疊著,裡面的人都帶著某種探索的眼神。」她回憶道。唐山書店與傳統書店不同,它不只是販售書籍的地方,而是一個思想交流的場域,讓人願意停下腳步、翻閱一本書,甚至與陌生人展開一場深度對話。在這樣的空間裡,她體會到書店可以是社會對話的平台,可以是個人思想啟發的地方,也可以是心靈的避風港。這種氛圍深深吸引了她,讓她開始思考,書店能不能成為她未來的一部分。 然而,真正讓她萌生開書店念頭的契機,則是大學四年級時家中遭逢變故。那段時間,她陷入極大的迷惘,不確定未來的方向,也不確定自己該如何面對現實的衝擊。在這樣的情境下,她偶然閱讀了漢娜·鄂蘭的《心智生命》,其中的一段話深深震撼了她:「那一刻,我彷彿找到了一個答案。我開始想像,有一個空間能夠讓人容納自己的情緒,也許能讓別人在迷惘的時候,有個地方可以停靠。」這個想法在她的腦海裡不斷盤旋,讓她開始思考,是否能夠創造一個像唐山書店那樣的空間,不僅賣書,更能提供人們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 每當她夜晚回到家,案頭擺放的《金門縣志》總讓她想起童年時的記憶--阿嬤在古厝天井講述的民間故事、父親帶她走訪的戰地遺跡、逢年過節時家家戶戶飄出的紅龜粿香氣。這些畫面提醒著她,她的根仍然在金門,而她內心渴望的書店,也許就應該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2018年,她做了一個令親友震驚的決定--放棄台北的生活工作,帶著積蓄回到金門。這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移,更是一場心靈的歸返。她開始尋找合適的地點,經過數月的探索,終於在金城鎮的城隍廟旁找到了一棟老屋。一間會說故事的老房子,喜愛他的老房子。 2019年,「蓊蓊書店」誕生了。這間書店不僅僅是一個販售書籍的場所,更是一個開放、包容、對話的文化空間。在這裡,人們可以閱讀、參與講座、欣賞展覽,甚至只是坐下來喝杯咖啡,感受時間緩慢流動的美好。翁立雯用她的方式,將閱讀與生活結合,讓這座島嶼多了一個可以停靠、可以交流、可以思考的場域。這裡不僅是一間書店,更是一個讓人與文化相遇的地方。 書與食的交織:「被書店耽誤的咖哩飯店」? 走進蓊蓊書店,第一眼會被四周環繞的書架所吸引,滿滿的書籍陳列在木質架上,從文學、歷史、社會議題到繪本,種類豐富,營造出一種沉靜而充滿思考空間的氛圍。然而,當人們駐足翻閱時,空氣中瀰漫的另一種吸引力卻悄悄浮現--那是咖哩的香氣,濃郁而溫暖,帶著微微的辛香與家常氣息,讓人忍不住循著香味望向書店內的餐檯。 不同於一般獨立書店僅販售書籍或提供簡單的咖啡,蓊蓊書店的獨特之處在於「書與食」的完美融合。這裡不僅是一個閱讀空間,更是一個讓人安心停留、細細品味的地方。書店內供應的日式咖哩飯,口味樸實,卻成為許多來訪者記憶中的美好滋味。甚至有讀者戲稱,蓊蓊書店其實是「被書店耽誤的咖哩飯店」。 ...

張慕白:從工程顧問到金門閩南官宅古厝的說書人

在金門的星空下,有一座靜謐的古厝,見證了歲月的流轉,也承載著一群人對傳統建築的熱愛與夢想。這裡是「歇心苑」,一座不僅讓旅人得以歇息的民宿,更是一個連結金門歷史與未來的場域。  而它的靈魂人物,便是張慕白||一位來自高雄的工程顧問,卻在這座閩南古厝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  從城市到島嶼:張慕白的金門情緣  張慕白,土生土長的高雄人,從小在繁華的都市環境中成長。父親是位文學愛好者,耳濡目染下,他從小便對詩詞與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儘管他後來選擇了較為理性的工程顧問作為職業,但內心深處對文化的熱愛,從未消失。  因為工作與課業的緣故,他在金門的時間逐年增加,這座島嶼獨特的戰地文化與閩南聚落建築,讓他心生嚮往。金門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軌跡,更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島嶼,每條小巷、每塊磚瓦,彷彿都在低語著過去的榮光與滄桑。  「每次踏上金門,我都會有種回家的感覺。這裡的建築、這裡的風景,甚至是這裡的人,都讓我覺得格外親切。」張慕白如此形容他對金門的情感。  然而,他原本並沒有想過會長期扎根於此,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一群同學來到金門旅行,並住進了當時仍名為「印象古寧」的這座百年古厝。  一場跨海築夢的旅程  2019年冬天,張慕白與EMBA的同學終於成行,一起來到金門度假。當時的「印象古寧」正由另一位主理人經營,老闆告訴他們,這座古厝因租約到期,即將歸還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並重新招標。  這句話點燃了張慕白內心深藏的夢想。  「我們本來就對傳統建築有興趣,尤其是像這樣的老宅,它有溫度、有靈魂。如果能把它延續下去,甚至做得更好,這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於是,他與幾位夥伴決定投標,將這座老宅重新賦予新生命。  投標過程並不簡單,從撰寫提案、規劃經營模式、到研究如何在保留傳統建築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民宿經營理念,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最終,在2020年,他們成功拿下這座古厝的經營權,正式成為「歇心苑」的新主理人。  「我們是抱著一種『來實現夢想』的心態來經營,而不是單純地做生意。這間古厝不只是民宿,更是金門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張慕白說。  民宿經營者的另一種身份:金門島嶼文化分享者  經營「歇心苑」的這幾年,張慕白不僅學會了如何讓旅客擁有更舒適的住宿體驗,更深入投身於金門的文化保存與地方創生,將這座古厝從單純的民宿,提升為傳承歷史與展現文化價值的重要場域。對他而言,經營一間民宿,絕不只是提供房間與服務,更是一種文化使命||讓這座百年建築成為旅人與歷史對話的橋樑。  作為一名工程顧問出身的民宿主理人,張慕白的專業背景,讓他能夠以更系統化且科學的方式來維護與修繕古厝。金門的傳統閩南建築,以紅磚、杉木、石材與燕尾脊屋頂為特色,如何在保持古厝原貌的同時進行修繕,並確保其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這些都是需要深厚知識與細緻規劃的課題。他在修繕過程中,特別注重古建築材料的選用與施工技術的復刻,像是屋內的木質門窗,經歷多年西曬後逐漸老化,他特別請來匠師修復,並塗上適當的保護層,讓這些古物得以保留歲月感,而不會過於新亮失去歷史韻味。  然而,與工程技術同等重要的,是他對文化與歷史的尊重與熱愛。在民宿門口掛著的對聯||「歇宿古寧觀日月,心泊北山仰星辰」,便是他親筆所題,詩句中的「古寧」與「北山」,皆是金門的重要地名,而「觀日月、仰星辰」,則象徵旅人於此歇息時,能夠放慢腳步、仰望天空、思索人生。他希望,旅人不只是來住宿,而是在這座老宅中,找到生活的靜謐與詩意,感受到金門的文化氛圍。  歇心苑內的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文化底蘊。例如正門兩側的交趾燒與面磚,不僅是藝術裝飾,更承載著閩南文化中對富貴與吉祥的象徵意涵;紅磚上的煙燻痕跡,則是早期燒磚工法的歷史見證,這些黑色線條並非隨意裝飾,而是因磚塊在燒製過程中,被層層炭條堆疊烘烤,所留下的獨特印記。至於民宿內的八間客房,分別命名為「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靈感來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希望每位旅人能夠在此找到寧靜與心靈的歸宿,重新出發。  除了經營民宿,張慕白更積極投入地方創生的推動。他擔任金門縣傳統建築民宿協會常務理事,致力於推動金門古厝與洋樓的活化利用,透過與其他民宿經營者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金門的文化旅遊價值。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並投入傳統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讓金門的歷史記憶不只是停留在教科書或博物館,而是能夠真正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成為活的文化遺產。  「文化不是冷冰冰的,它需要人去居住、去感受、去傳承。」張慕白說。對他而言,「歇心苑」不只是他的事業,更是一座橋樑,連結過去與未來,讓更多人聽見金門老宅的故事。  與金門觀光攜手共進||陳福海縣長的推動與地方創生  歇心苑的成功,不僅來自張慕白與團隊的努力,也與金門縣政府與金門國家公園對地方創生與觀光發展的積極推動息息相關。  近年來,金門在觀光產業上的發展方向已不再局限於戰地旅遊,而是積極透過文化深度旅遊、傳統建築活化、以及地方創生計畫,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觀光模式,而歇心苑正是這股變革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2024年,歇心苑榮獲第一屆「台灣觀光金獎」,成為全台僅三家獲獎的民宿之一,這不僅是對張慕白經營理念的肯定,更象徵著金門在文化旅遊領域的巨大潛力。該獎項的評選標準涵蓋了旅宿的服務品質、文化價值、永續發展等多個面向,而歇心苑憑藉著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對古厝的精心維護與再利用,成功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然而,這樣的成果並非偶然。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與金門國家公園在背後提供了大量支持,例如積極推動「好客民宿」品牌形象,讓金門的民宿產業能夠形成特色,提升競爭力;同時,也透過政策與資源協助傳統建築的修復與活化,讓像歇心苑這樣的古厝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延續生命。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廣金門作為文化深度旅遊的目的地,鼓勵旅客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體驗金門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與此同時,陳福海縣長近年來大力推動「老兵召集令」活動,這項計畫特別針對曾經駐守金門的退役老兵,希望他們能夠重返舊地,尋找青春記憶,並將這段屬於他們的歷史與後代分享。「老兵召集令」不僅喚起了老兵們對金門的情感連結,也為金門的觀光注入新的活力,吸引許多曾在此服役的老兵攜家帶眷回來旅行,甚至成為長期的旅遊客群。  在這股趨勢下,歇心苑也成為這些老兵與家庭的理想住宿選擇。許多退役老兵入住後,驚喜地發現,這座百年古厝不僅提供舒適的現代住宿體驗,更讓他們有機會在歷史建築中,重新回味當年的金門記憶。張慕白深知,這些來訪的不只是一般旅客,而是一群對金門懷有特殊情感的回歸者,因此,他與團隊特別設計了符合戰地文化與歷史敘事的導覽與體驗活動,讓老兵與家屬能夠透過不同的角度,再次理解這座島嶼的獨特價值。  「金門的觀光發展,不該只是停留在過去的戰地記憶,而是要讓更多人看到它的文化深度。」張慕白認為。戰地旅遊固然是金門的重要特色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歷史記憶與文化內涵轉化為一種持續發展的動力,吸引不同世代的旅人來到這裡,感受金門的多元魅力。  在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以及像張慕白這樣的地方創生者共同努力下,金門的觀光未來不再只是「戰地懷舊」,而是一場深度的文化探索與體驗之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座老宅的生命,因人而延續  夜幕低垂,歇心苑的燈光靜靜地亮著。站在門口,回望這座承載著歷史與夢想的古厝,心中湧起一股敬意。  這裡不只是一間民宿,而是一個時光交錯的場域。它曾見證過過去的故事,也因張慕白的努力,而迎接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歇心,然後再出發。」這句話,不只是對旅人的邀請,或許也是張慕白對自己的期許。  在這座島嶼上,他不僅找到了一個家,也找到了一個值得守護一生的夢想。
- 互惠贊助-spot_img

Gaming

台灣最西端的養蜂人家─烈嶼土蜂的甜蜜奇蹟 從海霓蜜坊看見金門的原生生命力

在烈嶼,一匙蜂蜜牽起土地與人的故事 位於台灣最西端的小金門||烈嶼,這座海島鄉鎮總帶著一種時光凝結的美感。對許多曾來訪的旅人而言,烈嶼是戰地風光的縮影,是九宮坑道裡回盪不息的歷史迴聲,也是老兵口中難以忘懷的離島記憶。這裡有斑駁的碉堡、有海風吹拂的榕樹,也有那份靜謐到彷彿能聽見潮汐的心跳聲。然而,真正能代表烈嶼滋味的,或許藏在更細微的地方||像是巷弄間的一間小店,或是一口用心釀製的蜂蜜。 在這座看似平凡的島上,有一家不平凡的店悄悄綻放光芒。【海霓蜜坊&沒事了手工點心】是由一位返鄉退休的體育老師||謝光霓先生,與他的家人共同打造的夢想據點。店鋪位於距離九宮碼頭不遠的東南角,旅人若從大金門搭船前來,只需幾分鐘車程,便能抵達這個被蜂香與咖啡香包圍的小天地。 這裡不只是販售蜂蜜和點心的地方,更像是一座承載記憶、情感與土地連結的橋梁。每一匙蜂蜜、每一口甜點,都是一家人用時間、汗水與溫柔釀出的故事。當你踏進這間店,或許會發現,烈嶼的魅力不只是戰地遺跡的滄桑,還有這份來自自然與人情交織出的真實甘甜 命名的意涵:海霓,是蜜也是人 謝光霓與來自新加坡的妻子海倫女士,攜手走過超過二十年的婚姻旅程。這對跨國夫妻不僅在人生中彼此扶持,更因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在退休後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返鄉回到金門烈嶼,投入土蜂保育與蜜蜂產業的推廣。他們的選擇,不只是轉換生活型態,更是一段關於土地、文化與生態共存的新人生篇章。 早年在台灣任教體育課的謝光霓,對動植物與自然觀察始終保有濃厚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海倫接觸到蜜蜂養殖,便一頭栽進這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深入了解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金門島上尚有極為珍稀、純正的原生土蜂||亦即中華蜜蜂或俗稱的「野蜂」。這些土蜂體型嬌小但飛行敏捷,能採集更多種類的花蜜,甚至在寒冬仍能出勤,是義大利蜂(洋蜂)無法比擬的特性。 其中最令人驚艷的,是這些土蜂能在冬季低溫下釀製出「冬蜜」,風味層次極高、口感細膩,是市場上極其稀有的高價蜂蜜。為了推廣金門土蜂的價值,並喚起更多人對在地原生生態的重視,謝光霓與海倫共同創立了【海霓蜜坊】,並延伸品牌【沒事了手工點心】,將土蜂蜜融入甜點與飲品之中,從味覺出發,引領人們重新認識蜂蜜的文化與深度。 「海霓」這個名字,意涵豐富,不僅融合了海倫的「海」與謝光霓的「霓」,也與英文"Honey"同音,象徵蜂蜜,也代表兩人攜手共同走過的生命歷程。「海霓不只是商標,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土地連結的象徵。」謝光霓這麼說。 店內產品全以蜂蜜為主角,從蜂蜜鬆餅、蜂蜜冰淇淋、蜂蜜美式咖啡,到最具特色的「嚐嚐六種蜜+蜂巢蜜」組合飲品,顛覆人們對蜂蜜僅為調味劑的印象。謝光霓認為,品蜂蜜如同品酒、品茶,有其層次與深度;不同花源、不同蜜蜂、不同季節所釀的蜜,都有截然不同的氣味與尾韻,值得細細體會。他甚至建議,品嚐時應先喝口冰開水清除味蕾,再品下一種,方能感受到其中的細膩變化。 這段從教育場域走向自然生態的旅程,讓謝光霓與海倫夫妻不僅實踐了環保理念,也在烈嶼這片土地上,書寫屬於他們的蜜香人生。透過蜂蜜與甜點,他們傳遞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情與承諾。 一位體育老師的斜槓人生:從國中教室到蜂箱之間 ...

2022元旦衝太平山 6景點迎曙光

0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推薦區內6處跨年賞日出的最佳景點,包含太平山莊觀景台、翠峰湖的雲海日出,以及望洋山步道「龜山朝日」等。圖為翠峰湖湖景日出。圖/羅東林管處提供
再過半個月就要告別2021,民眾想要迎接2022第一道曙光,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個不錯的選擇,明年元旦凌晨3點準時開園。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推薦區內6處賞日出的最佳景點,包含太平山莊觀景台、翠峰湖的雲海日出,以及望洋山步道「龜山朝日」等 太平山位處海拔2000公尺,群山環抱、雲海和日出一同出現,美不勝收的景致宛如仙境。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2015年起迄今,年年元旦舉辦迎曙光活動,今年提早1小時在凌晨3點開園,以因應上山的遊客潮。 羅東林管處依據中央氣象局資料表示,太平山明年元旦日出時間約在早上6點30分至6點50分期間,推薦可在太平山莊觀景台等曙光、蹦蹦車車站月台看「三星山日出」、翠峰景觀道路14k觀景台的「雲海日出」,以及翠峰湖環山步道0.8K觀景平台賞湖景、3K處看「雲海日出」,或望洋山步道觀景台朝聖「龜山朝日」。 由於翠峰景觀道路的路幅較小,民眾上下山要留意交通管制,翠峰景觀道路凌晨3點到9點實施「時段單向通行」,去程(太平山往翠峰湖)早上6點半後禁止車輛進入,返程(翠峰湖往太平山)早上8點前禁止通行、9點後正常開放。 原文出處 2022元旦衝太平山 6景點迎曙光

青年敢做夢 屏東大店長創業專書發表 學員「做就對了」

0
大店長學員、榮獲東京蛋糕博覽會金獎的學員任虹宜(右)致贈「青年學院、創業搖籃」給縣長潘孟安,「大店長課程,讓創業路途不孤單」。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政府開辦大店長課程,七年培育191名大店長,呈現精彩創業故事,精選32則品牌以「改變:屏生活」、「生意:屏本事」、「品牌:屏行銷」集結成冊,今回到大店長課程誕生地「青年學院」縣長潘孟安主持新書發表會,以及創業導師、前王品董事張勝鄉導讀,現場近百學員出席,並由榮獲東京蛋糕博覽會金獎的學員任虹宜致贈「青年學院、創業搖籃」給潘孟安,「大店長課程,讓創業路途不孤單」。 屏縣府開辦大店長課程舉辦7期基礎營運班、2期進階領導班與1期高階策略班,學員還主動組成大店長聯盟,締造「產業串聯、異業結盟、同業合作不競爭」網絡,串聯新的商業動能,疫情期間大店長們相挺支持,不藏私互相交流,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包括防疫套餐、外送餐車、啟動電商經營、開發冷凍即食包、聯手線上直播銷售。 感謝創業導師張勝鄉的付出與貢獻,縣長潘孟安說,他上任後在2015年創立屏東青年學院,後期納爲勞動暨青年發展處青年事務科,辦理初階、進階課程、產業走讀,與大店長課程,更為解決青創資金問題,創業貸款額度更從50萬元提升到300萬元,並提供低租金的青年創業空間職人町、青創聚絡,今發表三本專冊,期勉屏東子弟將屏東的軟實力傳遞。 「改變:屏生活」,介紹18歲來擔任大店長工讀生,並在20歲創業三恆一樹王品超,6年來已成為營收上千萬元的執行長;為照顧中風父親,捨棄中部高薪承接家業,從慘賠到化身為南台灣最夯的婚禮小物品牌「紅妝逗囍」;首屆結訓後每年回來旁聽,並以「台灣蘿勒」,切入歐日市場的樸作良食黃淑女,都因為大店長課程,人生發生重大改變。 「生意:屏本事」中介紹運用連鎖七冊到淋漓盡致的晨間廚房總監黃義升,透過課程讓晨間廚房不只是早午餐店,更決定將國際企業總部設在屏東,他說,「做就對了!」;原本土法煉鋼的咕嘰咕嘰早午餐陳价斌,課程建立完善的SOP規範,更無私分享給學弟妹;原本只有單店,上完課程立刻展店而慘賠漫時光早午餐創辦人徐皖台,每屆都回訓練功,落實連鎖七冊,至今高屏有10家店。 「品牌:屏行銷」中,原本慘賠擬退場的「有肉食舖」鐘彥葳,蛻變為「代客燒烤」的高屏區指標燒肉品牌。 勞青處表示,「教學相長」與「經驗傳承」,讓大店長聯盟成員像大家庭,共好、共榮,三本專書預計12月23日在連鎖書店上架,三本專書不只是創業故事,也是創業工具書。 內文引用:聯合報 / 記者劉星君 圖片來源:聯合報 / 記者劉星君 文章更新2021/12/13

屏縣府攜手雲朗觀光集團 推住宿免費品嚐屏東好物

0
屏東縣政府首次攜手雲朗觀光集團推廣「屏東好物」,8月6日起凡旅客入住雲朗觀光集團旗下飯店,就能免費品嚐有機咖啡、檸檬磚、鳳梨一口酥或紅豆搖搖飲等屏東優質農產加工品。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與雲朗觀光集團旗下高雄翰品酒店總經理林俊宇,3日一同出席在高雄翰品酒店舉辦的活動啟動記者會,跟農友共同行銷屏東好物,農友也透過走秀秀出產品特色。雲朗觀光集團台灣旗下有五個品牌共十家飯店逾1900間房間,遍及國內北中南東九個縣市。此次活動估計可創造至少3萬房次的推廣成效,行銷接觸人數達3萬人次以上。 農業處長鄭永裕說,屏東縣是農業大縣,農產品多元且優質,為了讓這些優質農產品在產期之外也能被品嚐,農民們不斷開發各式多樣的加工品,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縣府藉由與雲朗觀光集團合作,透過該集團佈局全國的優勢,讓屏東好物同時在多個縣市曝光。除了一次性全面性的推廣,飯店客群層面也相當廣泛,有暑假出遊旅客,還可接觸到商務客,可間接對企業機構宣傳,有利開發企業機構客群。 本次安排進客房的4支產品,包括連續兩屆獲得屏東休閒農業創意商品競賽冠軍,種植在海拔1100公尺屏東北大武山,通過有機驗證的新丁有機咖啡農園濾掛咖啡。使用屏東九如新鮮檸檬製作、連皮帶籽現壓封裝的100%純檸檬汁磚,出自東益農產品運銷合作社。選用屏東內埔新鮮鳳梨加工而成的鳳梨一口酥,皮薄餡多,口感極佳,出自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嚴選屏東萬丹紅豆製作,純天然無添加香料,通過食品級多重農藥檢驗的紅豆搖搖飲,出自萬丹鄉農會。這4支產品將輪番上陣,想要品嚐道地的屏東加工品,可要把握時間入住雲朗觀光集團旗下飯店。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補充,屏東好物進客房自8月6日起到送完為止,歡迎民眾入住之餘,務必品嚐及感受來自屏東的美味。客房內會附上產品特色介紹明信片,讓住宿客認識「屏東好物」品牌與優質農產加工品的好滋味,明信片也提供相關產品資訊,歡迎住宿客日後直接向生產單位訂購。 內文引用:屏東小鎮資訊 圖片來源:屏東小鎮資訊 文章更新2021/8/4

【勝利星村藝點】感念眷村人伸援手 屏東新住民「勝利星村」開餐館傳承眷村味

0
吳治芳在勝利星村成立「想家的家」,並說屏東已經成為自己安居樂業的新故鄉。(記者羅欣貞攝)
吳治芳用屏東當地食材及四川家鄉的辣椒等香辛料,做出創意川菜。(記者羅欣貞攝) 47歲的屏東新住民吳治芳,20多年前嫁來台灣,曾歷經買不起機票返鄉探親、空有廚藝無法創業的艱辛,幸好有眷村伯伯們的資助,才讓她在異鄉站穩腳步,成為道地屏東人;今年她透過徵選,得以進駐成功活化的屏東眷村「勝利星村」開設餐館,要傳承家鄉味、眷村味。 吳治芳來自中國四川成都,1996年嫁到台灣,因為家中並不富裕,早期在一些小餐館幫忙洗碗貼補家用,生完2個小孩後,經濟壓力變大,就和家人開了一間自助餐,因早期必須台灣、中國兩地飛,自助餐開開停停,只能關閉,後來一度到連飛機票都買不起;所幸有幾位屏東的眷村伯伯對她說「我錢借你,不用利息」,並且資助她小在屏東市做小生意。 吳治芳說,曾經看到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泡沫紅茶店,於是也跟著開了一家,春夏季還不錯,到了秋冬生意就變差,於是想說如果飲料配上主食應更完美,於是她開始投入川菜美食創意料理,長年不斷摸索、研究,如何用屏東當地食材及四川家鄉的辣椒等香辛料,做出正宗川菜,最後發現家鄉最道地的調味料豆瓣醬最適合,入口回甘、顏色亮紅且嗆辣濃郁的香味,就是眷村老伯伯魂牽夢縈的家鄉味。 吳治芳用熱油快炒逼出二荊條辣椒甘鮮、亮紅、辣味和花椒粒的嗆味,以創意手法烹調出麻婆豆腐、川味辣子雞、香辣干鍋雞、嗆炒土豆絲、重慶小麵狠牛版、超蝦麻辣過橋米線、辣魅米血等。 屏東縣政府近年將日遺眷舍歷史建築群,打造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透過招商活化歷史建築,吳治芳以「想家的家」為名通過徵選,將經營川菜美食館,本月(12月)25日起試營運,明年元旦正式開幕。 吳治芳說,「說想家的家」也是大家的家,她要以勝利星村的這個家建立平台,讓屏東縣農業大學學員生產的農特產品及新住民朋友的手工產品都能在這裡展售,希望大家和她一樣,把屏東變成自己安居樂業的新故鄉。 吳治芳在勝利星村成立「想家的家」,並說屏東已經成為自己安居樂業的新故鄉。(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 內文引用: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85301 圖片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85301 想家的家川菜館 營業時間:11:00-14:30、17:00-21:00 (週一公休) 聯絡電話:08-7328488 地址:屏東市青島街118號 經營內容:四川料理 臉書:想家的家川菜館   文章更新2021/8/2

【勝利星村藝點】屏東市勝利星村開新店!必勝苑融入烘培文創來傳遞幸福

0
屏東在地文創開發的品牌-「必勝苑」於5/5正式進駐園區,其涵蓋領域有文創設計、商業設計、系統傢俱、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印刷、品牌設計規劃,希望能連結勝利星村各商家,導入「必勝苑」在設計領域的專業,協助跨域特色產品的開發,如聯名品牌、產品設計、包裝推廣等。 「必勝苑」在勝利星村內有兩個品牌,分別座落於必勝巷1號及2號。必勝巷1號「必勝烘培研製所」以推廣研發屏東在地食材為主,研發多款特色甜點,尤其主推使用屏東檸檬的”檸檬雪藏乳酪蛋糕”跟”老奶奶香檸蛋糕”;必勝巷2號「所羅文創傢俱」是以設計再生家俱與再生工藝品,以再生水泥與混泥土為主元素,作品曾在多國獲獎。 必勝烘焙研製所是一間能傳遞幸福的店,索羅文創傢俱是以循環再生為核心的職人工藝,兩間的宗旨都是在呈現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加美好,因此將兩間店的場域融合為一,創造出1+1大於2的效益,期待在一起能夠做的更多,能夠傳播得更遠,打造屏東設計、文化、生活創意產業新平台。 必勝苑董事長徐國勝表示,希望這個屬於屏東的品牌,能夠發揮所長創造出更多屬於在地的文化創意,能夠成為勝利星村的領頭羊,在必勝苑團隊的合作下能夠走出一條別人不敢走但有夢想有創新的路,從屏東走向台灣,從台灣走向世界,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屏東來到勝利星村。 內文引用: 屏東小鎮資訊 圖片來源: 屏東小鎮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勝烘培研製所 營業時間:11:00-21:00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必勝巷1號 經營內容:烘焙食品/講堂教室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sunville 索羅文創家具 營業時間:11:00-21:00 (週二、三公休)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必勝巷2號經營內容:工藝品/水泥傢具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更新2021/7/30

【勝利星村藝點】本革工坊 L.I.S

0
「本革工坊 L.I.S」創始於西元2002年, 早期Mr.sun以手工製作皮革配件在屏東市學生街巷口小攤販起家, 開於草創期的店名:L I S-leather in sun 皮 在 陽。 Sun是取自老闆Mr.sun名字-陽。 它代表的是光明的希望,品牌的概念也是從這時候開始。 一直到後來開了店鋪,改用「本革工坊」的中文店名, 本革就是日文真皮的意思; Mr.sun始終深信,皮革作品本身可以傳達設計理念, 更可以親自感受到手工皮革的創作溫度。 而每一件作品的呈現,背後的前置作業是繁瑣的, 看似簡單的作品,卻耗費一整天的時間。 東方美工出身的Mr.sun,從百貨公司、電子商店、 擺路邊攤創業、擁有自己的店舖,到皮革藝術品創作之路, Mr.sun認為作品本身不只是作品,更希望是創新的藝術品, 努力為提升台灣的藝術創作能量。 曾於2017年榮獲「屏東好物」徵選上榜。 2020屏東⭐勝利星選 POP-UP SHOP⭐品牌入選。   內文引用: 本革工坊 L.I.S 圖片來源: 本革工坊 L.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革工坊 L.I.S 營業時間:11:00-21:00 (週二公休) 地址:屏東市永勝巷4號 經營內容:手工製作皮革配件/皮革工作坊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sunville 訂購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view/owlgg-in-pt?fbclid=IwAR1IkHyLysubm9scXF4UjHkRKElc-0S2SlVMCsCwYWvsjRIxK2z8w8gQVe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更新2021/7/23

推薦閱讀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