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市長幕僚」專欄(上)—與時俱進的政治影視關聯性中,提到了政治人物的形象,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改變。從傳統媒體(電視、報紙)上刻意營造清明、正直的形象,轉變為與年輕世代接軌,以呈現自己的真實生活為主的親切形象。

 

為何新媒體的興起,會使政治人物產生這樣的變化?

 

追溯到網路世代的崛起,人們從單向傳播的世界,首次接觸互動式媒介的潘朵拉盒子。

 

以前的我們呆呆地望著電視、讀著報紙,內容有無吸收、意見從何回饋,都是個疑問。而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平板、電腦,網路相當普及,多對多的互動介面與社群軟體也連帶昇華成國民基本配備。

 

社群軟體將一般大眾與公眾人物的距離縮短。Facebook上,每個明星、政治人物都有專屬的粉絲專頁,經營自己的事業外,更要滿足粉絲或選民的關心與支持。Line上,每個政府單位都有自己的官方帳號,除了推播重要訊息外,更要讓民眾感受到執政的效率與政府的關懷。

 

 

在這樣的時代裡,包裝好的形象不再被人喜愛,人們喜歡看到「真實」、「親民」的政治人物。就像蔡英文愛貓的形象、柯文哲辛辣的個性,政治人物不再像是不吃不喝的「神明」,而是與你我一般,吃五穀雜糧、有脆弱形象與正常興趣的平凡人。

延伸閱讀:撒嬌世代與萌文化:為什麼台灣政治人物喜歡裝可愛?

 

政治人物的「特質形象」可以增強民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塑造。 圖/取自蔡英文官方臉書。

 

儘管傳統電視節目觀看群眾依舊龐大,觀看的年齡層涵蓋極廣,也擁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與製作品質。然而,傳統電視節目卻有個致命缺點,不管新聞再怎麼歌頌政治人物的親民,政治人物再怎麼蒞臨政論節目,口沫橫飛地闡述自己的政論,在電視上包裝後的形象,卻依舊像是炒作,酸民們仍然說像作秀。

 

恰巧,在這短短幾年間,社群軟體紛紛新增的「直播」功能,正巧解了這些公眾人物卻急切擔憂的渴。

 

「直播」讓公眾人物能夠在傳統媒體的既有框架之外,營造出自己想要給大眾的形象,「聊天室」的功能更能直接與觀眾互動,誤會或失言都可直接處理,不僅考驗公眾人物的臨場反應能力,更將公眾人物的私下生活化為展演的舞台。

 

網路電視節目,便是在這樣的氣氛下,奔馳而出的一匹黑馬。

 

以往的傳統電視節目,通常預先錄好、事後剪輯並排程播出,節目製作單位無法立即知曉觀眾的回饋,就算是現場直播的節目,也沒有平台讓觀眾回應、聊天。而網路電視的即時聊天室,則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觀眾在聊天室裡聯絡感情、發表意見,主持人也能根據觀眾的回應轉換話題,甚至連請導播換字卡及動畫也是及時、自然地在觀眾面前展演。

 

此外,真實的節目製作流程,更是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慾望。

 

傳統的外景節目通常會事先討論好節目流程,而主持人也根據製作人所告知的流程拍攝。然而木曜4超玩的製作人與主持人是並行的,且觀眾是可察覺到的。木曜4超玩利用「角色錯置」的方式,使擔綱「主持」的這個角色不限縮於藝人,主持人露臉說話與來賓接觸,但製作人用畫外音的形式,主導節目的進行。這樣的模式雖然在節目錄製上會有些粗糙,但也是不同的喜感。

 

「柯p 幕僚」的圖片搜尋結果

適時地顯露政治人物的私下生活,能夠提升觀眾的親近度。 圖/截自木曜4超玩「一日市長幕僚 feat.柯文哲」。

 

儘管傳統電視節目也有類似的流程,但是過程卻會在剪輯時全數剪掉,讓人無從窺探節目製作過程中的笑料與幕後花絮。像是幕後人員露臉、主持人跟製作團隊直接對話,甚至於器材穿幫的畫面,在傳統電視節目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網路直播節目的「真實」,恰好能在這些類幕後花絮中,將政治人物的私下個性展露無遺,讓觀眾感到貼近。

 

綜觀來看,網路電視因有即時聊天室的功能,相較傳統電視,在節目流程進行上更有調整的空間與靈活度,節目的表達形式也推陳出新,與年輕世代接軌。近幾年來各家媒體積極搶攻網路市場,架設直播平台。直播這場大戰,將會越演越烈。

延伸閱讀:直播=真實?從文化研究角度探討「直播」的意義

 

南藝網編輯-Yolanda/專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