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落番》在馬來西亞巴生上映時的簽名板,許多僑領蒞臨現場。(唐振瑜提供)2011年3月18日《落番》在馬來西亞巴生上映時的簽名板,許多僑領蒞臨現場。(唐振瑜提供)

﹝整理撰稿﹞金門僑訊專案小組
本月21日是我國紀錄片由金門國家公園製作《落番》放映滿12年週年,2011年3月18日《落番》於馬來西亞首映,一上映就引起轟動,勾動許多僑民的心,更讓許多僑領們紛紛看完電影後,立即詢問工作人員有沒有DVD可以直接購買。
這部史詩級大作不久後隨即獲得電影圈內的大獎。第三十四屆金穗獎、第四十五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白金牌獎、第四十七屆金鐘獎等數十座大獎,享譽國際,也是新加坡「台灣電影一百年」的開幕片。
而在金鐘獎獲獎時,評審團是給予這樣的得獎評語:「作者純熟地運作影像的各種形式語言,將一段原本平常的尋根歷程,舖陳如劇情般動人的角色、情節、故事,展現出紀錄片難得韻味和詩意。更利用色調陳述不同時間地點,人物的轉換,田野取樣多元,「歸鄉」劃出了血脈痕跡,時空區隔又進出自如,清楚地把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歷歷呈現眼前,雖是紀錄片,每個訪談故事,都直掏人心痛處,賺人熱淚,得獎實至名歸。」
直至今日《落番》這部電影依然有著無比的影響力,除了是國際論壇上研究兩岸華人移民史必看電影外,也是許多金門教師教導金門子弟歷史教材、而在研究及教授華人移民史或是兩岸文化史的教授眼裡,《落番》更是許多人課程內的必修經典之作,更是許多金僑家中討論祖籍故鄉的最佳電影。
落番下南洋,三波移民潮創造金僑傳奇
  導演唐振瑜表示,金門地小人多,土地貧瘠,當地人的移民歷史最遠可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第一波約在一八六○年,為躲旱災而移民下南洋,第二波則是一九一二到一九二九年,約在清末民初,因海盜為患,受第一波落番客衣錦還鄉影響,再度開啟新一波的移民潮。第三波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間,則是要躲日寇抓軍伕。
故事從木板船在海上漂流開啟,在擁擠的船艙內,人們像貨物般堆放著,有人受不了精神折磨而自尋短見,有人生病或被誤以為生病,怕感染給其他人,就被丟下海活活淹死。一幕幕的悲情,正是刻畫「六亡三在一回頭」的寫照。
「出去三二年,就著返來」這是出洋客父母親道別的叮嚀詞,意思是訓勉兒子必須下定決心,吃苦奮鬥,早發財早榮歸,以光宗耀祖,並不是真的要兒子兩三年就要回來。
出洋客的悲歌 妻兒盼衣錦還鄉
  電影中透過湖下楊黃宛阿嬤的唸歌詩,娓娓道出出洋客的心酸,留在家中的妻小,盼著丈夫早日歸來,父母親也苦盼書信及匯款,沒有音訊時不知如何是好。
 滿臉滄桑的吳明麗阿嬤緩緩的道盡她的心酸:「兒子週歲就夭折,抱來養子,十八年後先生才因生病回來,但已另外娶妻生一女。」等到先生回來,卻是以她一生的青春當陪嫁,雙頭家庭讓落葉歸根演變成落地生根的情景。
 葉緣阿嬤也說,她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成人,要種田、幹活、挑擔「目屎流幾港,囝仔變大人」,再見先生時,他已是兩鬢俱白的六十幾歲老人啊。
 落番客最重要的就是要寄錢回家,以免妻兒、父母懸念。「阿嬤,我在這過得很好,寄一些錢回去給阿嬤用,請不要煩惱,過一陣子,我就回去,您要好好照顧身體,……不肖孫 添傳敬上」泛黃的信紙上,劉添傳為了寄五百元回去給從小疼他的阿嬤,就靠著一封封番批(信)和僑匯,把他辛苦賺的血汗錢,透過識字的老師傅代寫書信回去,每次番批一到,總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寄。
  「番客其實很多人都是薪資微薄,他們必須努力積攢,存下一點錢才能寄回老家,又擔心家中父母掛念,所以在馬來西亞一些舊的照相館,還可以看到出租禮服,那是給番客租來拍照用,好寄回去說他們過得很好,請老家父母妻兒不要掛念,很多人生活過得其實不好,也要打腫臉拍好看的照片寄回去。」唐振瑜導演分享每次看到這些老照片都覺得心疼。
有成功的僑領,也有落魄返金的老客
  巴生金門會館主席、拿督呂慶安在電影裡分享說:「我十三歲就出來幫手划舢舨,我個子小,每一趟賺兩毛錢,每一天賺的錢才一塊錢。」一九八七年,呂慶安開加工廊,專做木材加工,如今他的事業版圖擴大,白手起家的他,已屬富豪級。
  「馬六甲海上運輸業,都是金門人包辦,像馬六甲山王吳心泉,是金泉發創辦人,馬六甲海王吳仲坦,是會館創辦人,他們的事業都很大,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山王、海王一樣,成功的人畢竟有限,出外人失敗的,比比都是。」、
  出洋夢碎,無法衣錦還鄉的人很多,像住湖下村的楊篤買,「沒讀冊,沒臉回家,怕見笑」,他的胞弟叫他回家,他不肯,最後還是弟弟去出錢買機票,才把他帶回來,電影紀錄時已高齡八十三歲的他,身體很差,最後是金門縣政府加以安置,才能自理生活。
蕃薯情尋親認祖歸宗,根尋母親島浯島金門
拍攝的後期2010年,馬來西亞的金僑僑領們罕見組成一支龐大的「金門尋根團」,包括拿督楊忠禮、陳成龍等人在內,他們排除萬難,帶著妻兒返金尋根。
「金門是我們的根,我每年都會帶幾個兒孫回老家來祭祖,認識親友,讓兒孫他們都知道,金門是什麼樣的地方。」當年楊忠禮博士心繫故鄉,每年都要帶著子孫返金認識浯島金門。
  電影中可見到拿督陳成龍手持三炷清香,在金門陳家宗祠,祭拜父親的在天之靈,心中喃喃自語「阿爸,我已經完成您的心願,回到陳氏家廟認祖歸宗了。」
  「第一代的落番客大都已身故,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對金門都已逐漸淡忘或根本沒有印象,這次拍《落番》最大的收穫就是重新牽起他們的故鄉情,飲水該當思源,不忘所生。」導演唐振瑜在最後下如此註腳。
  影片最後響起金門籍音樂家李子恆的作品「蕃薯情」,「小漢的夢是一區蕃薯園,有春天啊有風霜,蕃薯的心是這爾軟,愈艱苦愈能生存,故鄉的情是一滴蕃薯奶,尚歹洗啊尚久長…,阮是吃蕃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咱是靠蕃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音樂聲中好似聽到:「這裡是阿爸的阿爸的阿爸出生的地方,金門是我們的故鄉,要記得,我們永遠是金門人。」

金門僑訊專案小組信箱:news@kinmen.us
各地會館僑親相關資訊交流、投稿、訊息新聞都歡迎可以將資訊提供,讓我們的僑訊可以有更豐富並且搭建起更多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