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青創】農業沒這麼浪漫
——————————————————————————-以下原文出處-天下雜誌
利用屏東的氣候與環境,青農羅秉諺創業四年,就成為南部最大的有機小黃瓜供應農家;創業過程中,羅秉諺參加屏東縣政府的「農業大學」,補足了青農極需的企管、財務、策略、行銷等知識,帶著團隊一步步建立現代化農業事業。
小黃瓜是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之一,醃製、涼拌、熱炒、煮湯等各種料理方式皆可,價格便宜也容易保存,是媽媽們的最愛。看準了小黃瓜的市場,茂和農園利用屏東優越的氣候條件,栽種有機小黃瓜,「一整年都可以栽種採收,我們一天可以採收一千公斤,一個月有2萬公斤的產量。」,未滿30歲的青農羅秉諺,自信地展示網室裏的小黃瓜樹苗。
農業大學提供專業與交流的平台
「很多人以為我是靠爸,其實我家連田都沒有,全部靠自己」,羅秉諺是標準白手起家,一開始想務農,從農田與資金開始找;羅秉諺利用農校的身份,參與屏東縣政府的計畫開始創業,「一開始也是覺得什麼好就種」,後來發現將種植品項簡化,加大供貨量,一年四季不斷貨,讓通路自動找上門來,而農場的管理也容易單純而深入,「過陣子我們想買小黃瓜分級機,包括設備的投資也更有效益」。
羅秉諺建議想要從農的年青人,在貸款前就要先想好事業的計畫。「我一開始去農會貸了75萬,覺得這錢應該很好用,結果只做了一個圍籬就花了30萬。」若能在創業之初就有更多前輩或同儕交流,創業者可以減少非常多冤枉路。
為了想從事農業但仍有不足的青年,屏東縣長潘孟安103年上任後,就推動開辦「農業大學」助青農一把,以「入門班」、「基礎班」、「專修班」分級教授不同的專業,不只有深入課程,還請來老師傅傳授經驗,也讓青農們有平台可以交流,由種植技術、財務規劃到生活的疑難雜症,大家都可以互相討論幫忙。
務農不能只懂農業技術
「在學校時覺得我們只要會種就行了」,一路念農校的羅秉諺創業後才發現,除了種植技術,行銷、談判、資金周轉、農場管理、生產規劃等等,每項都要懂才行。因此他又進入屏東縣的農業大學上課,許多農校沒教的企業管理知識都在這裏取得,也應用在事業上。
當茂和農園完全投入有機小黃瓜生產後,羅秉諺發現有機小黃瓜無法如傳統小黃瓜長得那麼直又漂亮,即使營養和味道相同,銷售上卻受影響;他因此在技術上改良,讓枝株更強壯,提升外表上的良率,另一方面將外型不佳的小黃瓜賣給團膳公司,讓學生能有營養又有機的校園餐。
「小農要會種也要會行銷、會談判」羅秉諺認為,現代農業已不再是埋頭苦幹的事業,有效管理、提升價值、產銷順暢,才能永續經營。創業四年,外人以為羅秉諺創業成功,卻不知他身上揹著數千萬的貸款,剛開始連周轉金都不知怎麼算,正如他車子後方貼的標語「農業沒這麼浪漫 不然你來做做看」,青農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團隊是最大資產
從屏東科技大學畢業的羅秉諺,除了自己在屏東成家立業,也積極拉攏學弟妹留在屏東工作,他認為台灣農業技術佳,從業人口老化,非常可惜;屏東的氣候與環境有利發展農業,加上縣府積極推動,務農的工作或許無法大富大貴,卻環境單純、準時上下班、可以兼顧家庭;這也是縣府當初成立農業大學鼓勵年輕人留在家鄉從農的目的之一。
茂和農園的團隊中許多都是82、83年次的屏科大畢業生,對羅秉諺來說,創業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我都把他們當成我自己的弟弟妹妹」,共同面對事業上的困境,也共渡生活上的難題,未來更期待大家一起成為屏東農業的中堅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