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將於明年4月23日於水都開幕,北美館主辦的台灣館也宣布展名為「蔓生:撒古流(Kinerapan: Right of Crawling)。參展藝術家撒古流(Sakuliu)撒古流將以數件含括雕塑、裝置、與動畫的全新作品創造精神性場域,以部族的宇宙觀為創作語彙訴說當代寓言。
撒古流成長於屏東排灣族達瓦蘭部落的藝匠家族,其作品不拘形式,繪畫、雕塑、裝置、建築等皆成果斐然。有感於傳統文化逐漸消逝,撒古流決定身體力行文化存續與復振。他透過田野調查訪談耆老的智慧並以圖文紀錄、搭建石板屋傳承文化象徵與精神、創作雕塑體現對傳統與現代文明交會的反思。他開辦「達瓦蘭部落有教室」、發起「原民菁英回流」、「原民正名」及「還我姓氏」等民族自覺行動。
台灣館主題「蔓生」源於一字義廣泛的排灣語「Kinerapan」,指物種的蔓生、攀爬,如廣大森林在土地上占有的面積、河川流域及動物遷徙的空間等。展覽將以排灣族存世傳統的兩個概念「Semiljeva」(分享的喜悅)與「Lingulj」(聚合、給予)貫串,帶出跨族類的互助互惠所促成的共生共存網絡。撒古流透過再現部族文化的空間秩序、信仰與價值系統等,以回應持續變化的社會及其中衍生的衝突、不安與緊繃關係。
「如果地球是一棟石板屋,整個地球是我的家人的話,會是怎麼一回事?我如何去設想這種更大的攀爬空間跟其中的人民?」撒古流表示,他將用自己對空間、土地與生態的理解,以部族的宇宙觀為創作語彙,穿透時間跟空間,讓知識跨越文化差異被傳遞。
策展人佛洛雷斯表示,展覽將以撒古流廣泛的實踐為核心,其生動的藝術形式,從中可同時窺見具啟發性的原民宇宙觀與日常生活的縮影。撒古流作為排灣生活世界中的行動者和思想家,擁有公民藝術家的責任感,產生了一種根植於廣闊南島生態的當代演繹,「可與台灣和世界各地的共同利益相互呼應。」
內文引用: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
圖片來源: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
文章更新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