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
策展人:鄭辰穎
大約在九年前,臺灣當代藝術曾被定義為無力、無奈的「頓挫現象」,暗喻一種蜷縮內裡衰弱無力的表徵。
近年此狀態似乎有些微轉變,不論與社會的連結性高低與否,當代藝術家開始以不同藝術形式參與社會議題,方式大致有兩種值得注意,一如藝術行動計劃,藉由活動的發起與民眾產生連結,概念即在與民眾的互動中滋芽,藝術家以此抒發自我與揭露某些現實問題。作品不著重於實體的呈顯,而是在「概念式」的思想傳達中持續發酵、延展,甚至轉化。
其次,另一種為「窺探式」的連結關係,藝術家並非隱遁或蜷曲的逃避現實,而是從關注自我的探討中,逐步向外擴展社會關係再轉而內省或反思,並隱晦的傳達文化或環境意識等議題。
本展將以此概念來探討展出藝術家崔永嬿、黃可維、李曜竹與趙懿琳作品中隱藏的「自我」與「它/他/她/牠們」的關係,透過不同的藝術語彙來探討自身與社會的曖昧連結。因此,以「窸窣」為名闡述藝術家將對於社會的感受轉喻為與自身相映之符號,透過輕柔、細微地敘說之姿來表達自我,亦藉由不同的觀看角度反思社會價值觀,以此詮釋他們所承載的意念。
崔永嬿的雕塑作品,馬戲角色透過不同的特技呈現完美的姿態,然而與此違和的是他們難以隱藏的圓潤短胖身材,這似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缺陷,也淪為一種不專業的嬉戲。角色本身即為一種表象,可以代表著任何人、環境、社會;我們往往忽略主體的缺陷或渴望,甚至遺忘了內心的自己。崔永嬿試圖反映桃花源底下對於現實的逃避與盲目,嘲諷著失去自我的世界,而馬戲角色正是芸芸眾生的百態。
黃可維,其作品透過畫筆流動的線條、色彩的層次堆疊、恣意的筆觸表現其奔放自由的意志,在其主題、畫面與用色間,蔓延著深沉內斂的死亡氣息。對黃可維來說,「鳥類」如同繪畫的軀殼,其試圖透過色彩、場域關係與符號來重新詮釋繪畫的方式,並在景深的遠近中形塑繪畫語言與質地的不同,打破觀者觀看的習慣,更突破自身所看到的景,強調其主觀意念,將寫實的景內化為更真實的、更本質的探討。
李曜竹於本展展出作品為〈沉默的螺旋〉,藝術家試想「當沉默是一種能量,朝著某個固定方向聚集與離散,帶來的還會是沉默嗎?」當沉默成為一種集體行為,沉默便不再只是沉默,它凝聚的是一股能量-深沉、有意識的,甚至是一種軟性的訴求,並逐漸地產生歧異或共鳴。李曜竹的創作多以「衝突感」去反思與訴說看似文明的生活,實則隱藏著野蠻的破壞力。
趙懿琳的作品有兩項特質,一為運用媒材「墨」的「不穩定」特質來呈現內心的恣意。另一為將人、情、事、物的交織,以「水」之流動意象作為其詮釋「自由、透映」之脈絡,試圖於自在和諧的表象中相映其虛實、存與非存的主體價值,打破形象的藩籬,建構了其自身與環境情感的緊密、堆疊關係。
展覽資訊 ►
時間|2016-06-10 – 2016-07-31
地點|大美無言藝術空間 ( 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567號 )
活動詳情|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