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

寶藏巖,是一個活的聚落,有自己的表情,有機且真實。2015年,一群關心光環境的台北市民聚集於此,動手動腦一起構思,屬於寶藏巖的光,想照亮的不只是空間,還有寶藏巖醞藏的人文與故事。2016年,當想像不再是想像,構思落成規劃,這座充滿溫暖光芒的小山丘,越來越清晰。

繼去年寶藏巖光影系列活動蒐集市民意見後,台北國際藝術村與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推動點亮寶藏巖行動,邀請照明設計師朱文英進行全區光環境概念設計於五月發表,以「延續的光」為主題,呼應寶藏巖以藝術村形式延續台北城市發展的生活記憶,從人的使用角度出發,提出整體規畫引導夜間的視覺層次,用光勾勒寶藏巖入夜後的地景,期盼尋求公部門與企業投入資源,為台北打造城市夜景新地標。「點亮寶藏巖。光環境概念設計展」自即日起展至6.19(日),每周末藝術村舉辦各式微小聚活動,歡迎民眾前來體驗寶藏巖豐富的人文特色。

由外而內、由下而上,以參與式設計引導整體規劃。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表示,「寶藏巖擁有豐富的文化與藝術元素,處處都有引發驚喜的別緻風景,希望能匯集各界的意見與關注,促成寶藏巖的點亮,成為令台北市民驕傲的夜景地標。」設計師朱文英表示,透過2015、2016年的點亮寶藏巖系列活動,發現居民及市民最珍惜的是寶藏巖以藝術村形式延續這裡的生活記憶。因此,期望藉由「光」延續寶藏巖的文化特質,發揮村落獨有的魅力。人,是各種活動的核心,燈光除了提供安全照明外,也考慮居民與遊客的視覺舒適及心理感受。藉由設計規劃,引領人的步行動線及觀看感受,區隔藝術開放及居民私有空間,用光勾勒寶藏巖夜晚的人文特色。不奪目、呈現自然的抑揚頓挫,整合照明系統,有效的運用能源,將光放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仍有居民在此生活是寶藏巖和其他文創園區不同的最大特色,透過近二年的溝通,居民也逐漸認同此計畫並樂意參與,此次設計展居民還特地提供壓箱寶的兒時照片展出,策展單位還用心安排請主角們重回現場拍照,重現生活記憶的場景,居民與生活故事是「點亮寶藏巖」行動最希望大家看見的寶藏。

自去年起,此計畫即號召一群關心寶藏巖的台北市民,包括環境規劃師、媒體編輯、建築照明從業者、藝術工作者、人文藝術老師等,在林大為老師等多位國際知名的照明設計師的帶領下,進行居民互動,並透過觀察實作、討論激盪等過程,對入口、上村落、下村落、河濱步道四區,用光重新提出詮釋,表現藝居共生的特色,點亮寶藏巖的文化價值。後續並將市民對寶藏巖夜間的提案透過展覽,讓寶藏巖的遊客也能一起感受點亮的願景並參與意見。

彙整外部意見與支持的心聲後,藝術村與中光電基金會對此龐大計畫更有信心往前邁進,今年邀請照明設計師朱文英提出全區光環境概念設計,並積極邀請居民參加計畫,展現藝居共生的意義。進行規劃設計前,朱文英特地帶領居民與藝術村同仁進行光偵探活動,實際感受自己家園的夜間光環境,許多再熟悉不過的角落都有了從沒發現的風景,活動中並邀請光影藝術家江佶洋分享燈節作品,及用光說寶藏巖故事的創作想法,透過活動激盪討論,逐漸浮出凝聚成對家園夜景的願景想像。而這些重要意見都成為設計的線索,呼應光環境設計以人為本的思考。

點亮寶藏巖,也點亮人與故事。曾和101大樓一起被紐約時報列為台北最具特色景點的寶藏巖,整個村落的發展就見證了台北城市發展的軌跡。最早可追溯至35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1661年)寶藏巖寺設立,當時許多泉州安溪人渡海移民至公館景美一帶開墾,在山丘上蓋佛寺,香火鼎盛,旁邊開始有幾戶人家住下。日治時代日本軍方發現寶藏巖一帶水質優良,將觀音山北麓、寶藏巖及今自來水園區一帶劃為自來水保護區,並開始有軍隊入駐看守。國民政府接收後,寶藏巖因其地勢條件,持續為台北南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因進出嚴加管制,也使得寶藏巖寺香火鼎盛的盛況不再。

光

光1

 

展覽資訊 ►

時間|即日起-6.19(日) 11:00-18:00 (週一公休)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  29號展間 ( 台北市汀洲路三段230巷 )

活動詳情|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