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公祠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昭和2年(1927年),昭和4年(1929年)完工。屬於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的「縣定古蹟」。

客家民系向來非常重視慎終追遠,祠堂是宗族歷史與榮耀的象徵,是供俸祖先牌位與舉行祭典的聖地,更是宗族議事執法的場所,可以以說是宗族的標誌。宗聖公祠建造的目的是為緬懷祖先,聯繫族人感情。

 

宗聖公祠二堂二橫客家三合院融合巴洛克式的建築。有著美輪美奐,鮮艷美麗的剪黏與交趾陶的裝飾,巴洛克式的門樓與二樓的涼亭,雄偉的大木構架、栩栩如生精緻的木雕工藝,精彩的泥塑等硬體的傳統建築。更有文化意涵豐富的書法與精采絕倫的彩繪等軟體工藝。

左堂奉祀夏禹王禹歷代先祖至曾子之神位

右堂奉祀萊蕪侯曾點考妣之神位(曾子之父母)

坐落於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由自由路進入)的宗聖公祠,是一座坐北朝南,二堂二橫傳統客家三合院融合巴洛克式的建築,建築主體面積約三百多坪,總占地面積約近六百坪。

 

當時由前清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者是六堆客家祭祀公業曾裕振、曾啟蒼公嘗,宗祠兼作為到屏東市唸書子弟或辦事族人寄宿聚會之所。

昭和16年(1941年),嘗會改名為「曾裕振土地株式會社」,當時亦接受其他同宗族親入股,每股入股金50元,後共籌到股份1,200股,但原則上仍以原有六大戶為主要權屬。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人借住於此,門窗前的鐵柱均被剪斷以供做戰時子彈的原料。

民國87年(1998年),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何清朋建築師事務所執行《屏東縣曾姓宗聖公祠調查測繪報告》,該報告提出宗祠價值頗高,亦指出宗祠內已有多處損壞。

民國90年(2001年),屏東縣政府出版《宗聖公祠》一書,由曾氏後代子孫曾喜城先生執筆,書中讚揚宗聖公祠之建築、工藝之價值。爾後宗聖公祠在專家學者審查後,於民國91年(2002年)正式被公告為縣定古蹟。

民國92年(2003年)屏東縣政府委託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縣定古蹟宗聖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主持人為建築學系徐明福教授。主要研究內容係針對古蹟修復前作一詳細之調查研究,並研擬修復建議。

民國95年(2006年)恆春大地震後,宗祠受損嚴重,經「詩人醫師」曾貴海先生等人奔走,當時文建會南下勘察後,決定立即搶修,獲補助6,700萬元修復經費。然而,由於宗祠屬私有財產,為了修復古蹟,屏東縣政府編列了2,700萬元辦理徵收,這也是屏東縣第一個透過土地徵收搶救的古蹟。

 

經過3年修復,2012年8月宗聖公祠修復工程竣工,再現上世紀初的富麗堂皇。修復團隊包括規劃監造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施工廠商慶洋營造有限公司與工作報告書永達技術學院賴福林教授等。修復成果並榮獲第1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類「優等」,也是當屆唯一的古蹟修復工程案。

內文部分引用:文化部iCulture

參考文獻:【屏東縣宗聖公祠 風華再現】(曾貴乙編著)

圖片來源: 沈哲安拍攝於2021/08/18

文章更新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