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稿:邱翌瑄﹞
安靜的教室需要熱情的顏色,
乖巧的孩子需要冒險的故事,
冰冷的手腳需要溫暖的食物,
焦躁的心靈需要對話的窗戶。

張輝明成長於金門金沙鎮青嶼村,他的求學經歷深深受到當地環境的影響。回憶起那段童年歲月,張輝明表示,那時的生活並沒有「愛不愛讀書」的選擇,多數人為的是生存,而非追求個人發展。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成為老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目標,因為這份工作有寒暑假,95%的人首選報考師範學校,而第二選擇則是成為公務人員。
然而,張輝明從小就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獨特的想法。他立志成為一位畫家,小學時,他參加「保密防諜」畫作比賽便奪得第一名。中學時,他回收學校學務股長丟棄的試卷或作業紙,利用背面的空白創作廣告顏料畫作,也因此在寫生比賽中獲得佳績。雖然他國、高中就讀理科,但臨近升學考試時,他轉為攻讀文組,並順利考上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且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服完兵役後,張輝明於民國71年進入協和工商擔任美術工藝課教師三年,之後轉至士林高商教授廣告設計科達七年,並取得資深教師證書,成為學生們心目中的受歡迎老師。在教職期間,他撰寫了許多教材和教案,並因出版社的邀請將這些資源整理成教科書,這開啟了他之後持續寫書、出書的生涯。
張輝明已成為三采文化集團的董事長,持續在文化出版事業上耕耘,但他不忘自己在金門成長的背景,這段歷程不僅塑造了他的志向,更成為他人生價值的根基。
在數位化的浪潮下,紙本書出版市場的生存空間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電子書、影音內容以及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出版社的營收壓力倍增,許多出版社因無法適應新時代而逐漸衰落。然而,三采文化在這樣的逆境中卻能逆勢成長,逐步成為出版業界的一道亮眼風景線。而這一切,離不開董事長張輝明的創新理念和其妻子劉淑美在財務管理方面的穩健支持。這對夫妻的緊密合作,不僅讓三采文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為出版業樹立了一個能夠在數位化時代中持續增長的典範。
從教育者到出版人:張輝明的市場敏銳度
張輝明的成功故事始於他對市場的敏銳洞察,以及對專業書市場的獨到選擇。早年,他曾在高職擔任美術科教師,這段經歷讓他對教育、技藝和實用知識的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進入出版界後,他選擇從「專業書」市場起步,而非當時普遍追求的暢銷書市場。這些專業書籍包括海報設計、摺紙工藝等,雖然不像暢銷書那樣引人注目,卻有著穩定且長期的市場需求,成為三采文化穩定成長的基石。這一策略,讓三采文化得以在出版市場波動中穩步前行,而這份穩定背後的推動者則是他的妻子劉淑美。
劉淑美的財務穩健管理:張輝明的堅實後盾
劉淑美並非出版業專家,但她在財務管理上卻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自加入三采文化以來,她便以穩健、嚴謹的財務策略來支持公司的成長。張輝明專注於市場拓展和創新思維,劉淑美則建立了嚴密的財務體系,確保公司資金運作的順暢,使每一筆資金都發揮最大效益。劉淑美不僅是三采文化的財務掌舵人,更是張輝明最堅實的後盾。兩人默契的合作,使公司在發展的每一步都能平衡穩定與創新,持續在風險中穩健前行。
「造書」模式:從量產測試中篩選佳作
在劉淑美的穩健支持下,張輝明得以實行其獨具特色的「造書」模式,這是一種從量產測試中篩選佳作的策略。他會一次性開發多本書籍,通過市場反應篩選出最受歡迎的作品,將其發展為系列書系,確保三采文化持續推出新書,並保有書籍的版權,從而避免因外購版權而導致的微利困境。這樣的模式讓三采文化在版權操作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利潤空間。
這一模式的成功,背後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而劉淑美的財務管理在此過程中至關重要。她對成本的嚴格控制和資金分配的精確規劃,為「造書」模式提供了穩健的財務保障,使三采文化在實施這一策略時不僅能夠保證質量,更能夠不斷創新,滿足市場的多樣需求。
對品質的堅持:建立「零件資料庫」和專屬攝影棚
除了模式的創新,張輝明對出版內容的品質也有著堅持不懈的追求。為了提供精美的圖像書籍,三采文化在出版界率先設立了專屬攝影棚,並在25年前便建立了豐富的「零件資料庫」,積累了大量高品質圖像素材。例如,在出版需要蘋果圖像的書籍時,可以使用庫存素材中的外觀、切片、切絲等不同表現方式,無需臨時購買或拍攝,既節省了成本,又確保了內容品質的一致性。
張輝明的這一品質把控背後,離不開劉淑美的財務支持。她的穩健財務分配,讓張輝明的每一個創意都得以落實,並轉化為三采文化的高品質出版物。這樣的品質積累,不僅提升了三采文化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更讓它在日漸數位化的出版業中保留住對紙本書籍的深度依賴與信任。
從小眾到大眾:引進韓國知識漫畫的市場突破
隨著三采文化的發展,張輝明逐步將目光投向更具大眾吸引力的出版品,並在2002年發現了韓國知識漫畫的潛力。在當年參加韓國書展時,張輝明注意到韓國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特別是漫畫書市場的快速崛起。隨即,他決定將韓國授權的《希臘尋寶記》等兒童知識漫畫系列引入台灣。這一決策不僅讓三采文化迅速打開了大眾市場,也在兒童知識漫畫領域站穩了腳跟。
然而,引進韓國漫畫書需要高額授權費用和大量宣傳投入,這一過程中劉淑美的支持至關重要。她以嚴謹的財務管理,確保了資金的有效配置,讓這一新市場的開發不會對公司整體的資金運作產生負面影響。最終,這一策略讓三采文化迅速增長,使其從小眾出版邁向大眾市場,成功實現市場的多元化。
危機意識與滾動式創新:從內湖的99張椅子說起
張輝明的成功,除了創新和品質,還源於他深深的危機意識。早在1999年,他便以第一桶金購置了內湖科學園區300坪辦公室,並購入99張椅子,以應對公司未來的擴展。他的這一決策背後,是他從小在金門經歷823炮戰,生活在戰地環境中形成的生存恐慌,這份危機意識也在他的商業思維中延續,成為推動公司不斷前行的動力。
在三采文化的擴展過程中,劉淑美的財務管理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的成本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讓三采文化的每一步擴展都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而不會陷入財務困境。這樣的穩健支撐,使得張輝明的每一個創新策略都能夠在穩固的財務基礎上順利實現,進一步確保了公司的穩健發展。
在數位化時代的挑戰中穩步前行:多元化與非書業務的開展
隨著數位化的推進,紙本出版市場面臨更大的挑戰,然而張輝明並未因此停下創新步伐。他在聚焦數位化的同時,還計劃設立非書部門,進軍實體商品市場,以期在多元化業務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張輝明的創新戰略讓三采文化在數位轉型浪潮中保持活力,而劉淑美則通過穩健的資金管理,合理配置資源,確保新業務的試水溫不會影響公司的整體財務健康。
她對財務風險的敏銳洞察,與張輝明的創新思維相輔相成,讓三采文化在數位化轉型的同時,依然能夠保持穩定成長,並探索新興的市場需求。這對夫妻的協作,成為三采文化在數位化浪潮中突圍而出的重要支撐。
現在的三采文化:一曲成功的夫妻協奏曲
如今,三采文化已經從單純的美術專業書出版社成長為一個年營收約四億元的出版機構,出版範圍涵蓋生活、養生、知識漫畫等多種類型的書籍,甚至將自製版權輸出至日韓等地。張輝明在公司內部倡導「顧客導向的滾動式創新」理念,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決策過程,甚至在書名選擇上也讓員工投票決定,這樣的開放企業文化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而劉淑美則穩定運作財務資源,確保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讓每一筆投入都能帶來回報。
張輝明與劉淑美的合作,不僅是三采文化成功的基石,更是企業經營中的典範。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時,他們不僅是事業上的合夥人,更是彼此最堅實的支持者。張輝明用創新開拓市場,劉淑美則以嚴謹的財務管理為這些創新保駕護航,兩人的默契配合讓三采文化在數位化浪潮中不僅未被淘汰,反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出版業中的一個亮點。
從三采文化看未來的商業智慧:創新與穩健並行的力量
張輝明與劉淑美的成功經驗,展示了創新與穩健並行的力量。在充滿挑戰的數位化環境中,堅持危機意識與滾動式創新精神,加上穩健的財務管理,是企業持續成功的關鍵。他們的故事,不僅是一段逆境中的成長和突破,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商業智慧。三采文化的發展,讓我們看到數位化時代下,傳統出版業依然可以在創新和穩健的雙重驅動下,不斷突破限制,迎接未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