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一座因戰爭而聞名的小島,近年來逐漸以其豐富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而紀錄短片《金門》的誕生,將這片土地推向了國際影壇的舞台。一部僅19分鐘的影片,竟然入圍奧斯卡,這背後少不了一位關鍵推手–吳偉國。
這位曾在竹科擔任軟體工程師、年薪超過200萬的科技新貴,因疲於高壓生活而毅然離職,回到家鄉金門追尋自我價值。他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專業與文化的旅程,更是對家鄉深情的註解。
高薪背後的失落:從科技新貴到自我探索
40歲的吳偉國,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資訊工程系,憑藉專業能力和不懈努力,成為家族中的驕傲。他畢業後曾短暫進入竹科的一家百大企業,從基層工程師一路晉升,展現出過人的技術實力與卓越的工作表現。短短幾年內,他的年薪突破200萬,成為科技新貴。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夢寐以求的職涯巔峰,但對吳偉國而言,這樣的生活卻漸漸成為一種壓力與枯燥的負擔。
「資訊工程師的生活幾乎是兩點一線,」吳偉國描述當時的工作節奏:「白天埋首電腦螢幕,夜晚走出公司時已是深夜,伴隨我的只有月亮。」長期高壓的工作狀態和缺乏休息的生活方式,讓他逐漸感到身心俱疲,健康也亮起了紅燈。他意識到這份高薪的工作雖然令人羨慕,卻讓他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與對自我的認同。於是,2017年,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高薪工作,結束將近七年的工程師生涯,展開一段重新探索自我的旅程。
辭職後,他前往日本妙高滑雪場,在那裡擔任台灣推廣大使。憑藉多年來累積的技術專長與對社群媒體的熟悉操作,他成功將妙高滑雪場的魅力介紹給更多台灣人,讓更多人認識這片滑雪勝地。這段經驗讓吳偉國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也啟發了他如何將自身專業與文化推廣結合,創造更有意義的事業。他開始思考,是否能用同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家鄉金門介紹給世界,為這片土地找到新的價值與機會。
重返金門:尋找文化與生存的平衡
2018年,吳偉國懷抱著對家鄉的熱愛與理想,帶著滿腔熱情回到金門。他的目標很明確: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與過去的工作經驗,讓更多人看見金門的獨特魅力。然而,現實並不如預期。金門當地的就業市場對於像他這樣擁有資訊工程背景的人來說發展空間極為有限。儘管如此,他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開始尋求其他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此過程中,他加入了當時正在競選議員的董森堡團隊,負責媒體宣傳和社區營造的相關專案。這份工作讓吳偉國得以深入接觸金門的各個角落,也讓他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金門在人文、自然與歷史上的巨大潛力。透過協助推動社區營造,他開始重新認識金門的文化價值,並深深被這片土地的故事與歷史所吸引。
吳偉國常提到,金門不需要盲目追求外界所定義的「繁榮」,也不需要模仿廈門的快速發展。「金門不需要模仿廈門的繁榮,我們的獨特性就在於這裡的歷史痕跡與人文故事,」他說道。在他看來,金門的魅力正是源自於這些無法被複製的文化資產。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在朋友的引薦下,他接下了紀錄短片《金門》的製片工作。這是吳偉國人生中的重要轉折,他第一次接觸電影製作,也第一次以更深刻的方式,試圖透過影像將家鄉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聽。這份工作不僅讓他實現了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的初衷,也開啟了他推廣金門文化的新篇章。
從零開始的製片之路:拍出金門的靈魂
對於完全沒有電影製作經驗的吳偉國來說,參與紀錄片《金門》的製作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作為製片人,他不僅需要負責統籌整個拍攝計畫,還需協調導演、攝影師與各方資源。同時,他還肩負著串聯當地值得拍攝的人物與場景的任務,確保影片能夠真實而深刻地展現金門的故事。這對於初次涉足電影製作的他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學習與突破。
影片導演江松長提出了「把台灣的故事講給世界聽」的創作願景,而這正與吳偉國的想法不謀而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吳偉國帶領團隊走遍金門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具有濃厚歷史色彩的戰地遺跡,還是散發人文氣息的在地景觀,他都努力挖掘其背後的故事,力求以影像呈現出金門的真實面貌。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輛陷在沙灘上的老式坦克車,砲管指向遠方的日出。這幅畫面象徵著金門從戰地到和平的轉變,既展現了島嶼的歷史傷痕,也喚起了觀眾對和平的渴望。這一經典場景最終被選為影片的主視覺海報,成為影片的核心符號之一。
對於這部影片的意義,吳偉國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金門》不僅僅是為了讓外國人認識金門,更希望喚起金門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很多人常把金門與廈門對比,羨慕廈門的繁榮,但其實我們不需要盲目地成為別人的樣子,」他強調。他相信金門的價值在於它獨一無二的歷史與人文,而這些正是最值得被看見和珍視的。
文化需要承載:古厝的再生與故事的延續
參與紀錄片《金門》的製作過程中,吳偉國深刻體會到文化推廣不僅需要影像記錄,更需要一個能夠長期承載故事與活動的實體空間。於是,他決定將目光轉向家鄉的閩南古厝,並於瓊林聚落承租了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將其打造成結合住宿與文化活動的創意空間–「序室」。
序室的誕生並非一蹴而就,從承租到開幕,吳偉國與伴侶歷經了9個多月的籌備期。他們從空間設計到活動規劃,每一個細節都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保留了古厝原有的閩南建築特色,更融入了現代化的設施與氛圍。對他們而言,序室並不僅僅是一間民宿,而是一個讓旅人能夠真正感受金門文化魅力的場所。他希望每位來訪的旅人,都能在這裡體驗到金門獨特的歷史與人文故事,進一步與這片土地建立情感連結。
自2022年開幕以來,序室舉辦了多場充滿創意與文化深度的活動,包括臺灣原住民歌手巴奈的小型演唱會、螢火蟲電影院,以及結合在地特色的社區市集。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旅人,也成功將序室打造成當地社區文化活動的重要平台。透過這些活動,序室不僅成為旅人的文化體驗空間,更為金門的在地居民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可能性。
2024年,吳偉國再度承租了瓊林聚落的另一座古厝,並命名為「牧嶼」。相較於序室的多元風格,牧嶼採取簡約溫馨的設計,注重純粹的建築美感與舒適氛圍。兩者雖同為閩南古厝,但截然不同的定位與設計,正是為了吸引旅人以全新的視角探索金門的文化多樣性與建築特色,進一步深化他對文化推廣的願景。
從金門到世界: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的美
吳偉國的努力並未止步於金門本地,他的目標是讓更多人透過空間與影像了解這座島嶼的故事。他深信,金門的價值不僅來自於其在歷史上作為戰略要地的重要性,更在於其蘊藏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對吳偉國而言,金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歷史痕跡與未被世人完全發掘的故事,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讓這些隱藏的珍貴記憶被更多人看見與重視。
紀錄片《金門》成功入圍奧斯卡,無疑為吳偉國的努力帶來了巨大的鼓舞。他形容這次機會是「非常不真實的」,甚至有些難以置信。「這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沒想到我第一次參與電影製作,就能有這樣的機會,」吳偉國坦言,這次經歷讓他感受到自己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也深知,這部影片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榮耀,更是為金門贏得了一次向世界展現自我的絕佳機會。
對吳偉國而言,《金門》是一座橋樑,連結了國際觀眾與這座小島。他希望藉由這部影片,讓更多外國人認識金門的文化與故事,並啟發他們探索這片土地的意願。同時,他也希望影片能喚起金門人對自身文化的驕傲感,讓大家重新看見家鄉的價值與潛力。「金門不需要模仿其他地方的繁榮,我們的歷史和人文就是最大的資產,」他說道。吳偉國相信,只要持續努力,金門的故事終將能被更多人聽見,讓這座小島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一個人的故事,一座島嶼的未來
從竹科年薪200萬的科技菁英,到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製片人,再到致力於活化閩南古厝的文化推廣者,吳偉國的人生旅程如同一場充滿勇氣與熱情的冒險。他不僅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也用行動詮釋了金門的精神–在戰地遺跡中追尋和平,在歷史文化中開創未來。
對吳偉國來說,金門從來不僅僅是一座島嶼,而是一個承載無數故事與可能性的起點。這片土地的歷史痕跡與文化深度,讓他堅信,金門的價值並不需要透過模仿其他地方的繁榮來實現,而是應該讓世界認識金門的獨特性。他的目標,是透過影像、空間和文化活動,讓金門的故事超越地域與文化的界線,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讓更多人理解並珍視這座小島的美。
在這條推動金門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吳偉國並不孤單。他的努力凝聚了許多金門子弟的共同記憶與願景。無論是用影像記錄金門的人文與自然,還是透過古厝活化讓文化有了具象化的承載,他的每一步都帶動了金門文化的流動與延續。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傳承與創新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存的。
吳偉國不僅是金門故事的講述者,更是這座島嶼文化傳承的重要使者。他用自身的轉折與堅持,為金門的未來注入新的可能,期盼未來的金門,成為幸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