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多元藝術貌 – 【 馬來西亞】如雨林般深邃
————————————————————————–以下原文出處-典藏ARTouch
新馬藝術與藏存概況
馬來西亞與早期南來藝術家有一些淵源。抗戰時期,徐悲鴻曾到馬來亞的檳城,下榻於城內的南國旅社,南國旅社經理駱清泉日後更成為重要的收藏家。旅居期間,徐悲鴻倍受照顧,得以全心作畫,甚至舉行畫展,留下一段佳話。基於這段因緣,使得徐悲鴻有部分畫作流傳於馬來西亞。如今,馬來西亞的一些舊建築,也能看到于右任題字的匾額,或是在檳城發現由關山月題字的商號。
1930至1940年代,代表畫家如蔡天定,早期曾做木刻及油畫,他在馬來西亞教書時,注意到馬來人所製作的蠟染(Batik),覺得有趣,所以也向其學習,創作出在布上塗蠟的峇迪畫。早期人們感到不解:這是工具還是藝術品?如今回顧,它便是那年代的見證;看歷史圖片不如看那時期的畫作,透過畫作來了解歷史。蔡天定的畫皆在1956年於新加坡展出時,被外籍藏家購藏。
由香港重要藏家陸運濤收購的作品,後來分贈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及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1963年新馬分家,許多早期重要作品,也隨之分別存放於兩國的美術館,所以想要全面了解馬來西亞藝術,必須兩邊參看。李家耀不但是水墨畫家,也是重要的收藏家,他在60年代捐出50幅重要畫家的作品,給予國家美術館永久典藏。
新馬藝術與藏存概況
馬來西亞與早期南來藝術家有一些淵源。抗戰時期,徐悲鴻曾到馬來亞的檳城,下榻於城內的南國旅社,南國旅社經理駱清泉日後更成為重要的收藏家。旅居期間,徐悲鴻倍受照顧,得以全心作畫,甚至舉行畫展,留下一段佳話。基於這段因緣,使得徐悲鴻有部分畫作流傳於馬來西亞。如今,馬來西亞的一些舊建築,也能看到于右任題字的匾額,或是在檳城發現由關山月題字的商號。
1930至1940年代,代表畫家如蔡天定,早期曾做木刻及油畫,他在馬來西亞教書時,注意到馬來人所製作的蠟染(Batik),覺得有趣,所以也向其學習,創作出在布上塗蠟的峇迪畫。早期人們感到不解:這是工具還是藝術品?如今回顧,它便是那年代的見證;看歷史圖片不如看那時期的畫作,透過畫作來了解歷史。蔡天定的畫皆在1956年於新加坡展出時,被外籍藏家購藏。
由香港重要藏家陸運濤收購的作品,後來分贈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及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1963年新馬分家,許多早期重要作品,也隨之分別存放於兩國的美術館,所以想要全面了解馬來西亞藝術,必須兩邊參看。李家耀不但是水墨畫家,也是重要的收藏家,他在60年代捐出50幅重要畫家的作品,給予國家美術館永久典藏。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後,藝術家開始尋找自己的文化身分,並回頭審視當時的情況,這是現代藝術創作的轉捩點。 1960年代有許多壁畫創作,為了舉辦向蔡天定致敬的展覽,才輾轉得知,馬來亞大學農學院存有一幅蔡天定的壁畫,因此回到昔日農學院舊址尋找,發現珍貴的壁畫就掛在走廊上,不但褪色且刮損嚴重,畫上還有釘書針,顯然被學生當作布告欄使用。經校方同意後,這幅壁畫現已珍藏於國家美術館中。
由於多元種族、多元文化所產生的不同觀點,馬來西亞於1969年爆發種族衝突,當時許多畫家為此創作,直至1970年代社會才趨於穩定。馬來民族全國巫人統一機構,在華人和印度人領袖的協助下組成國民陣線,使得馬來西亞幾乎達到一黨制的狀態。在巫統長期治理下,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但也產生了政治權力傾向馬來人的趨勢,形成一個朝單一種族有利的、邁向同化的社會。
馬來西亞早期藝術家教育背景
林學大於1938年在新加坡創設了南洋美術專科學校(現南洋藝術學院),引入巴黎的藝術教育風格,如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派等。當時著名的師資有鍾泗濱、陳文希、陳宗瑞和張荔英等人。劉抗為劉海粟的門生,曾任職上海藝美專科學校西洋畫專任教授,開創了南洋畫派。鍾泗濱、陳文希、陳宗瑞和劉抗昔日赴峇里島寫生一事,蔚為美談,至今他們的畫作在市場上仍受到歡迎。當年南洋美專的畢業生,多半到法國巴黎留學,包括賴鳳美、謝玉謙、陳東、張耐冬、龍田詩、楊可均、盧伙生等人。
19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英國殖民政府開始提供獎學金,讓在職高級師範學院教師赴英留學。戴惠吉、賽.阿未賈馬爾、楊仁齡、陳存義、謝有錫、李明堂、Ibrahim Hussein、Khalil Ibrahim、Sulaiman Esa等人,皆為留英畫家。到目前為止,留學英國,仍是馬來西亞人藝術深造的首選,絕大多數馬來西亞著名當代藝術家都有留英背景。 1957時,台灣國立師範大學錄取第一批來台學習美術的馬來西亞學生,對馬來西亞的美術教育影響至今。第一屆畢業生有鍾金鉤、陳昌孔、陳培仁和許延義等人,至今創作不輟。台灣,也是最多馬來西亞華裔升學就讀美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