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掃墓一景。(圖源:陳雯提供)
清明節,一個源自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現出其獨特的慶祝方式。越南、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雖然與中國擁有相似的慶祝傳統,但也發展出了各自的特色和習俗。
在越南,清明節被稱作湯團節,這一天民間會進行祭掃先人墓地及踏青活動。越南人在清明節進行墳墓修理、清除雜草,並焚香燒紙,部分地區保留燃放爆竹的習俗。越南將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習俗結合,於農曆三月初三統一食用涼食,如湯圓或湯團,以此紀念。
南韓的清明節落在公曆4月5日,儘管不是法定節假日,但仍有掃墓和祭祖的傳統。南韓人在掃墓時特別強調使用鮮花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祭拜時會在墓前擺放酒、水果、年糕等祭品,以表達敬意。
馬來西亞的華人社群,於清明節也會進行掃墓祭祖,該節日在馬來西亞並非公共假期。當地華人通常稱清明節為「上山」或「拜山」,在此日將墳墓及周圍環境打掃乾淨,獻上鮮花、水果,並點燃香燭,以寄託哀思和緬懷先人。
同樣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清明節亦非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節主要以掃墓活動為主,這一傳統隨著社會進步逐漸簡化。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一家人出行,對先人的墳墓進行修整和清理,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焚燒紙錢,磕頭行禮,最後食用祭品回家。
透過這樣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清明節作為一個紀念先人、表達敬意和思念的節日,在不同文化中擁有共通之處。但每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習俗,也給予了這個節日獨特的意義和慶祝方式。這種文化的共享與差異,不僅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廣泛影響,也展示了全球多樣性文化的融合與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