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陳映諭
祖籍:金門縣沙美
出生年:1996/09/06
出生地:台南
學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就讀中)
經歷:
2020《沉默呼聲》演員飾郭霞
2020-2022 新北市立三民高級中學表演藝術教師
2016-2019藝術深耕表演藝術老師
現職:表演藝術教師\表演藝術工作者
現居地:臺北
2000年千禧年的那一年過年,一位小女孩跟著阿嬤前前後後,一直問阿嬤:
「豆渣圓好了嗎?好了嗎?」
阿嬤笑笑的說:「還沒喔!」
豆渣圓,這個已經幾乎快消失在金門的過年主菜色之一,牽動起一個擁有金門精神的女孩將近26年的島鄉情感,從女孩兒到小女子最後成為國際電影的女主之一,她就是陳映諭,是今年最熱門的電影之一「沉默呼聲」的演員團隊,並且擔任女主角之一,在戲中有許多卓越的演出,將戲中郭霞這一身分,演的非常生動,並且每一幕都扣動人心。
就如同陳映諭阿嬤做的豆渣圓一樣,看似平淡,卻料多豐富,內容物滿滿,其中還不少小孩喜歡吃的碎肉、小肉塊(也會放海蚵),加入蔥蒜等佐料蒸熟,起鍋後就可沾醬料食用。
陳映諭形容起阿嬤做的豆渣圓,是一道讓她期待的金門家鄉菜,是阿嬤給她的寵愛,是阿嬤身教言教的品德菜,從小到大她最愛回家,回到島鄉,每每再決定好返金日期前,她總會打電話跟阿嬤說:「阿嬤,我要吃豆渣圓。」
阿嬤都會先做好一道等她回來吃,接下來的阿嬤就會讓她跟前跟後,做些料理給她平日吃,也讓她可以帶回去台灣吃。
阿嬤總會邊用配料,邊跟她說:「一道好的菜,要用好的配料,且適當的配料,才可以配出一道道好食的料理。」「人也一樣,做啥?就要像啥。」「人沒辦法一個人生活,合群是最重要的。」「好吃的豆腐也是黃豆與水跟滷水作出來的。」
那時的小映諭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這時候阿嬤就會摸著她的頭說:「好食的豆渣圓也是這款道理。」
長大後,陳映諭重新咀嚼阿嬤的話,從中間萃取出許多專屬金門的阿嬤智慧,融入自己人生哲理中。陳映諭笑著說:「曾有段時間,我常想我為何很喜歡金門阿公阿嬤家,後來我懂了,我血液裡流著就是金門血,我喜歡金門的聚落、喜歡金門的節慶味,喜歡大家圍在一起吃飯的感覺,尤其是過年節日,大家一起準備年菜的感覺,那就是家族的溫暖。」
而談到阿公,陳映諭則是帶著淡淡的憂傷說:「我阿公最近仙逝。」團隊致意時,陳映諭帶著淡淡的悲傷說:「沒事的,其實他也是上壽年紀了,只是很可惜,我來不及問他更多故事,而我也是到了少年時期才透過爸爸慢慢了解阿公的智慧。」
原來在陳映諭十來歲的時候,遇到一些專業課業的問題,當下有些鑽牛角尖,而陳映諭的父親就跟陳映諭談起阿公的故事,民國初年在金門看醫生的費用很高,而且偏僻的村莊,請一個醫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時候陳映諭的阿公就發現,其實村莊族人生病的症狀大部分可以分為幾大類,所以他就開始記錄來村莊的草藥醫生(當年稱為郎中)針對症狀採用的草藥,或是使用的治療方式。就這樣陳映諭的阿公在偷學加上自學之下,就成為其聚落及周邊聚落的專屬草藥醫生。
陳映諭談到這件故事時,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說:「以前都覺得模仿是負面的,但是聽到阿公這一個故事後,才發現原來模仿才是正解,透過不斷地模仿學習、揣摩最後才會有自己的風格,這才是世間的學習之道。」當下陳映諭突破自己的心魔,也找到自己的盲點。
而會參與國際電影「沉默呼聲」的演出,陳映諭覺得這是一個奇妙的緣分,原來當年導演LEON LEE來台灣找尋演員,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並透過台灣及在台灣的友人群開始徵求,而陳映諭當時已經進入學校擔任教職,當時導演的朋友知道陳映諭一直有從事表演藝術的工作,覺得她的儀態很適合該電影,並邀請陳映諭參加徵選,而陳映諭當下其實有點猶豫,並請朋友給予電影劇本,看完後再做決定。
拿到劇本的當天下午,陳映諭選了一間自己很喜愛的咖啡廳,一口氣讀完整本劇本,並且讀了兩次。
閱讀劇本完後,她當下決定,一定要參加徵選,並且選上角色,因為這是一場給自己的挑戰,挑戰自己對表演藝術的展現與體現。
果然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就這樣在眾多徵選者當中,陳映諭脫穎而出,擔任電影中郭霞這一角色。
郭霞這一角色最令人不忍觀看的一幕是郭霞入獄後接受酷刑,陳映諭當下要演出這一位非常真誠的女孩子接受迫害過程中的情感轉變,更困難的一部分,是其中要演出郭霞最難受的是心裡的掙扎、折磨的那一層面。
陳映諭說:「光這個鏡頭就不知道拍了幾次。」
但是讓陳映諭感動的另一件事情是導演LEON LEE對於她們這些女演員的保護,其實在受迫害的這一場景前,導演LEON LEE有跟劇組作溝通,並要求這一場景除非是參與演出者,其餘演員都需要退出場外,而參與者都需要用慎重與嚴正的心態去看待這一件事情。
這是令陳映諭與其劇組團隊感動的,其實在業界很少有導演會這樣保護女演員,並慎重地對待。
而該場景拍攝地點正是台灣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當下其實感受的衝擊更大。
而另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件是他們在天橋上拉布條那一個場景拍攝,當時雖然警察都有告知周邊民眾要拍電影,但是還是有許多民眾因為他們拍攝公安追逐這一幕,打電話報案,從當時警察回饋,民眾報案的內容是如此:「有穿很像是軍人還是警察衣服的人在追打年輕人……。」
而且報案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的民眾,陳映諭個人覺得這是因為他們經歷過一些歷史事件,所以對於眼前重新出現的畫面印象特別深刻。
這也在提醒她,因為據派出所分享,報案的人大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很少有年輕人,或許這當中有許多層面的解釋,但是心中還是希望可以聽見有年輕人報案。
因為電影裡的意義在於「別冷漠看著正在發生的暴行,因為下一個受害者,有可能就是你。」
而這也是她在這一次劇組裡深刻感受到的,拍戲過程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大家相互協助,而第一次接電影的陳映諭深受劇組內大哥的照顧,在電影飾演大反派-楊書記的王自強就是一位非常照顧人的大兄長,在電影映後座談得時候,王自強曾分享:「我一直覺得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勇氣必須來自於行動,請大家竭盡所能幫我們宣傳,希望這部好電影能讓所有的國人看到。」
陳映諭說:「自強哥就是實踐具體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勇氣必須來自於行動的人這一個座右銘的行動者,他對我,並不求回報,因為他說他也有一個女兒,他希望女兒在外如果遇到難事,可以有人與她同行,而他也相信我家人是如此希望有人可以協助我,我想這就是讓愛永續的一種善舉與行動。」
在電影的尾聲,郭霞向外國記者講述她的親身經歷。她語調從容、表情寧靜平和,沒有恐慌,沒有巨霸,與她之前遭受的對待形成強烈對比,陳映諭分享到這一段演出時,她認為這是郭霞的一種自我救贖,也是自我靈魂理念的實踐,在拍攝沉默呼聲這電影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值得閱讀者一起細細咀嚼的劇情。
在沈默呼聲這電影的過程中
而對於陳映諭而言,這打開她人生另一扇窗,也讓她從中獲益良多,而與國際專業人士合作的過程中,陳映諭更深刻體會到國際觀可以打破僵化的舒適圈思維,而在合作的國際友人身上,她看見「自學力」與「同理心」的重要性,陳映諭也發覺這一切與自己的家族長輩教育給自己的處事基礎,是大同小異的,原來金門精神早已刻劃在血液裡,陳映諭笑著說。
目前陳映諭正在美國相關影劇公司實習,而她發現身旁實習生都是17~20歲的青少年,他們的自學力真的很積極,這群青少年實習生並非因為學校因素而來參與實習,而是自身對該職業有興趣,特定來實習,在陳映諭所知在美國進入大學後,他們都已經確定他們就是這科系這行業的從事者,並非像台灣大一大二普遍還在摸索階段。
所以她建議金門的學子青年,如果想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可以先多參與感受,我國目前有很多資源,像她服務三民高級中學從國中就有表演藝術課程,而台灣表演藝術前輩老師們也會利用寒暑假開辦表演藝術工作體驗營,文化部與國藝會也有相關資源資訊,她建議有興趣的學子可以先詢問校內老師或上網詢問資源部門,多參與多感受,自己的期待與真實就會越貼近,同時也會更明白自己想要前去的夢想及方向。
陳映諭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她是如此設計她的生活規劃,前一週的週末把下一週必須做、想要做的事件列出來,再一一排列入自己的行程內,因為目前還可以小小揮霍青春,所以陳映諭並沒有做長期五年規劃以上的事項,但是她很清楚明白她想從事的是表演藝術教育工作。但是這項工作需要了解更多方面的表演藝術工作內容,所以她想多多體驗,未來可以成為她教學能量的一部分。
對於表演藝術,陳映諭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需要從小學習的技能,在陳映諭的分享,原來包含美姿美儀的儀態都屬於表演藝術的一部分,而人生中有很多時候透過表演藝術的技能可以解決許多事情。這是因為表演藝術也包含觀察對方,透過觀察對方,拋接對方的訊息球與了解需求,一段對話如果對話的好,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如果對話得不好,那彼此的關係就會有了嫌隙,所以在許多歐美國家,表演藝術從幼小時期就融入課程內,提升學子的社會技能。
而對於目前已經是成年的讀者,陳映諭建議可以跟她一樣多看戲劇,多觀察人的互動,觀察其互動後的結果,分析戲劇裡的對手戲,透過不斷地吸收、分析、揣摩等經驗累積久了,就會變成說話高手!
最後採訪團隊詢問陳映諭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座右銘,
陳映諭想了許久說:「我想起來阿嬤小時候給我吃豆渣圓得時候常說許多智慧言語,例如:做啥像啥,認真做好自己的本分,這些話我想跟大家分享,做好自己的本分,扮演好每一個自己當下的角色,把日子過得真真切切,勇敢的去體驗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