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這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島嶼,正以嶄新的姿態迎向未來。在這裡,過去的戰地氛圍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活力滿滿的青年創業潮。其中,「得月觀止」的創辦人||陳育廷,以一款獨具創意的「金牛消波塊鳳梨酥」走向國際舞台,為金門贏得食品界米其林||比利時ITQI國際評鑑所一星評鑑,讓金門的味道被世界看見。
然而,這段成功旅程的背後,並非一帆風順。從外商公司高薪職位到返鄉創業,他歷經了市場摸索、資源整合、產品開發等無數挑戰,最終透過政府的支持與自身的努力,在競爭激烈的食品市場闖出一條獨特的道路。這不僅是一個創業的故事,更是一段對家鄉的深情告白。透過這篇專題報導,我們將深入探討陳育廷如何從職場菁英轉變為金門甜點創業家,並探索他如何利用地方文化特色,創造出一款兼具趣味、創意與市場價值的金門伴手禮。
  從高壓職場到金門慢活,尋找人生新方向
  在決定創業前,陳育廷的職場生涯可以說是眾人稱羨的典範。他畢業於台灣知名大學,進入國際企業擔任管理職,享受高薪待遇與穩定的職涯發展。然而,看似風光的工作背後,卻隱藏著無形的壓力與疲憊。他的工作時常需要跨國協調,晝夜顛倒的時差讓他的生活逐漸失衡,長時間的高壓環境也讓他的身心開始出現警訊。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手機,回應無數封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郵件,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陳育廷回憶當時的生活。他發現,雖然自己在職場上有所成就,但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他開始思考:「這樣的生活,真的值得我繼續下去嗎?」
  他的姐夫是金門人,因此他經常來到金門短暫放鬆,這座寧靜的小島成為他忙碌生活中的避風港。在一次次的造訪中,他逐漸愛上了金門的步調與人情味,並且開始思考,是否能夠在這裡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然而,真正促使他下定決心創業的契機,來自於一次與當地孩子的對話。他發現,古寧頭南山一帶缺乏適合孩子的健康點心,許多孩子放學後只能到雜貨店買些糖果或餅乾。他不禁開始思考:「如果能夠創造一款既健康、又有金門特色的點心,是否能夠為這裡的孩子帶來更多選擇?」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最終促使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辭去外商工作,搬到金門創業。
  「金牛消波塊鳳梨酥」的誕生:把金門文化做成甜點
  創業的第一步,是找出產品的核心特色。對於陳育廷來說,他的初衷很明確||他希望能夠創造一款真正屬於金門的點心。金門的牛肉乾、小麥、高粱等食材都極具特色,但如何將這些元素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則是一大挑戰。
  經過數個月的市場調研與試驗,他最終決定將金門牛肉乾與台灣土鳳梨餡結合,製作成兼具鹹甜風味的鳳梨酥,並在外型上融入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消波塊」造型,讓這款甜點不僅具有地方特色,也充滿趣味與創意。
  這款「金牛消波塊鳳梨酥」上市後,立即受到市場的熱烈反應,不僅當地人喜愛,也吸引了許多遊客購買,甚至成為熱門的金門伴手禮之一。
「一開始只是想做一款具金門特色的點心,沒想到後來變成這麼受歡迎的產品。」陳育廷笑著說。他深信,好的產品不僅要有美味的口感,還要能夠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而「金牛消波塊鳳梨酥」正是這樣的存在。
  從地方小店到國際肯定:ITQI 一星評鑑的榮耀
  2024年,這款獨特的鳳梨酥不僅受到國內市場的關注,更獲得了國際級美食評鑑的肯定||比利時ITQI國際評鑑所一星評鑑,這是金門歷史上首次獲得該獎項的甜點。
  「當初只是想把金門的文化帶進甜點,沒想到竟然能夠獲得這麼高的國際肯定,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陳育廷說道。這次的殊榮不僅讓「得月觀止」在國內市場更具競爭力,也讓國際市場開始注意到這款來自金門的小點心。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國際認證,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的美食,讓金門的味道能夠走向世界。」陳育廷說,他計畫未來將品牌拓展至台灣本島,甚至進一步開發海外市場,讓這款甜點成為代表金門的國際品牌。
  政府的陪跑:從創業輔導到電商行銷,全方位支持品牌成長
  「得月觀止」的成功,除了陳育廷的努力外,也離不開金門縣政府的支持。從創業初期的資金補助,到後續的品牌行銷與電商輔導,縣府提供了一系列資源,幫助他順利將產品推向市場。
  「政府的創業輔導計畫,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陳育廷回憶,在創業初期,他透過政府提供的「一站式創業諮詢服務」,獲得專業顧問的指導,這讓他能夠更快確立品牌方向,並找到適合的行銷策略。
  此外,他也透過「金門縣中小企業及青年創業信用保證融資貸款」,成功取得創業資金,減輕了初期的財務壓力。
  在政府的支持下,「得月觀止」順利進入各大電商平台,並透過社群行銷快速累積口碑,讓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
  未來展望:讓金門美食登上世界舞台
  如今,「得月觀止」已經在金門站穩腳步,成為當地頗具代表性的甜點品牌,但陳育廷的夢想並不僅止於此。他的目標,是將金門的美食文化帶向更廣闊的市場,讓這座島嶼的獨特風味被世界看見。
  「我們不只是想做一個伴手禮品牌,而是希望透過甜點,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的文化與故事。」陳育廷說道。他計畫未來將品牌拓展至台灣本島,並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讓「金牛消波塊鳳梨酥」成為代表金門的全球甜點之一。
  台灣市場布局:讓更多人品嚐金門味道
  目前,「得月觀止」的主要銷售市場仍以金門為主,透過觀光客的購買,將產品帶到台灣各地。然而,觀光產業具有季節性影響,陳育廷深知,若要讓品牌擁有穩定的成長,就必須開發更廣泛的市場。
  因此,他開始積極拓展台灣市場,透過電商、通路合作與展覽曝光,讓更多台灣消費者有機會品嚐到這款特別的鳳梨酥。「我們希望未來能夠進駐台灣的百貨公司、特色食品店,甚至是連鎖咖啡店,讓更多人認識這款來自金門的甜點。」
  此外,他也計畫與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合作,推出旅遊與美食結合的推廣活動,吸引更多台灣人來金門旅遊時,將這款鳳梨酥帶回家。「金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很多人來這裡旅遊,都是帶著探索的心情。我希望當他們離開時,能夠帶回一份有故事的伴手禮。」
  國際市場挑戰:讓世界認識金門特色美食
  除了台灣市場,陳育廷的目光也放到了海外。他深信,台灣的鳳梨酥已經是國際知名的中式點心,而「金牛消波塊鳳梨酥」的獨特風味與趣味造型,能夠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他正在評估與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的食品代理商合作,將產品推廣至亞洲市場。「這些國家對台灣甜點接受度很高,我相信金門的特色食品也有機會被國際市場接受。」
  此外,他也計畫參與更多國際食品展,讓品牌曝光在國際買家的眼前。「ITQI的評鑑已經幫助我們打開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親自品嚐,建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當被問及國際市場的挑戰時,陳育廷坦言,如何保持產品品質並符合不同國家的食品規範,是當前最大的挑戰。食品出口涉及許多繁瑣的法規與檢驗,他目前正與食品技術專家合作,確保產品能夠符合國際標準,順利進入海外市場。
  「這是一個長期的計畫,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品質與品牌理念,金門的味道一定能夠走得更遠。」他充滿信心地說。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勇敢逐夢,善用資源
  作為一位成功的創業家,陳育廷深知創業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他也相信,只要有決心與正確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創造價值。他特別想給年輕創業者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在創業路上走得更穩健。
  1.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
  「市場上已經有太多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沒有特色,很難吸引消費者。」陳育廷強調,在創業初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市場上的空缺,並針對這個需求開發產品。他以「金牛消波塊鳳梨酥」為例,這款產品能夠成功,不僅是因為口味好,更因為它結合了金門文化,具有強烈的市場辨識度。
  「如果當初我只是做一款普通的鳳梨酥,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市場反應。」他說。因此,他建議創業者要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賣點」。
  2.善用政府與地方資源
  創業過程中,資金與專業輔導往往是新創企業最需要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其實在地方政府與創業輔導機構中都可以找到。
  「金門縣政府的創業補助計畫幫助了我很多,包括創業貸款、品牌行銷輔導、電商推廣等,讓我的品牌能夠快速成長。」陳育廷表示,很多創業者可能不了解政府的資源,但其實這些計畫都能提供實質的幫助,讓創業者少走許多彎路。
  他建議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可以多參加政府舉辦的創業講座與輔導計畫,並積極申請創業補助與貸款,這些資源能夠幫助他們更順利地展開事業。
  3.了解市場趨勢,持續創新
「創業不能停滯,市場變化很快,如果不持續創新,很快就會被淘汰。」陳育廷認為,創業者必須時時關注市場趨勢,並根據消費者需求調整產品與行銷策略。
  以「得月觀止」為例,未來除了現有的鳳梨酥,他還計畫開發更多具有金門特色的甜點,例如結合高粱酒的糕點、使用金門小麥的烘焙食品等,以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消費者。
  「我們不會滿足於現狀,而是會持續開發新產品,讓品牌保持市場競爭力。」他說道。
  用創意與堅持,打造屬於金門的甜點品牌
  從外商職場的高壓環境,到金門這片土地上的創業旅程,陳育廷用行動證明了「夢想不是遙不可及,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有機會實現」。他不僅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也為金門創造了一款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甜點,讓世界透過美食認識這座獨特的小島。
  當我們問:「我們想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家鄉?」陳育廷的答案很明確||一個充滿創意與機會的地方,讓每一位願意回來的人,都能在這裡築夢、實現夢想。

Previous article楊忠禮集團裡的環保永續:楊佩君的環保使命
南藝網
南藝網彙整了具有深度的文化或者將被遺忘的文化,協助彙整、電子化,甚至給予影像紀錄,原有的整理不見的尋找,讓這些珍貴的資訊可以備繼續傳遞下去,我們現在的文化有太多都是模組化或者是強硬的置入,而文化是生活累積的的結果,似乎造成一個非常弔詭的狀況,而現在再推的跨領域、文創產業,是否過度操作而失去他該有的面貌,更有趣的是他本來就一直存在,為了定義而定義,求新求變的背後,遺忘了多少,犧牲了多少,需要更多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