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華人教育分享
—–以下分享純屬個人觀點,感謝—–
我,在馬來西亞華小接受教育(以中文為授課主要語言),從小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中文、英文以及馬來文,有些家長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會讓孩子們到國民型小學上課(以英文以及馬來文為授課語言)或擔心孩子學習三種語言太壓力因此選擇國民型小學。在華小的求學時光以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我非常記得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品學兼優很重要,而品在學的前面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品德比學術更重要,一個人沒有品德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的小學是非常注重人的品德問題。
這一切就猶如昨天發生一樣,每天早上再開始上課前,全校的學生都必須到禮堂集合朗讀《弟子規》,老師也會在前面解釋給我們聽裡面的含義,讓我們知道其意義何在並執行。半小時後,全校師生便會到操場集合做早操,讓學生們可以活動一下,提神醒腦並且開週會。我的小學經驗跟大部分人有點不一樣,就是我媽媽會提早1小時半把我送到學校,而我就會和一兩個提早到的同學一起幫助老師或打掃校園,也是在那個時候起開始培養幫助家人做家務的習慣。
在華小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活動,那就是每一年學校都會舉辦義賣會來籌款,而全校師生都必須參與。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張捐款卡,我們需要找人來捐款,一個人最少30塊,我非常記得我們需要一個一個去找叔叔阿姨一塊一塊的捐,當我們真的籌到30塊的當謝我們感覺好有成就感,我們有為學校付出一點心力。除此之外,我們一班的同學需要一起在義賣會當天賣東西,有時候賣手作,有時候賣飲品,有時候賣食物,這些經歷都非常深刻,而我們也可以開始學習如何當一天店員,可以培養我們的口說能力,數學能力等。
在小學畢業以後,家人讓我選擇到國民型中學就學(以英文以及馬來文為授課語言),這樣可以讓我多認識不同種族的朋友並認識他們的文化,當然這真的非常有幫助,在國高中的就學時光裡,我結交了很多之心不同種族的朋友。在還沒上中學的時候,很多老一輩的長輩會告訴我們一些以前的歷史故事,不同種族之間的矛盾與誤會造成了他們的不合,但是在中學就學的時候,我發現上一代跟我們這一代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和睦融融的一起相處,互相幫助,尊重彼此的文化。當馬來同胞在受齋戒的時候,同學們之間都會有默契不在他們面前吃東西。當華人同胞在過新年的時候,同學們也會一起合唱新年歌並一起慶祝。在國高中的求學時光裡,我學習到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校園裡大家一起相處並互相尊重,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