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沉默之間】 - 非池中藝術網

  • 展期

    日期:2021-12-18 ~ 2022-04-10

  • 地點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 參展藝術家

    約瑟夫.羅巴科夫斯基、張乾琦、卡娜.比利爾-邁爾、咖容琳娜.布瑞秋拉、愛德華.弗洛伊德曼、克萊門斯.馮.魏德邁爾、王虹凱、維泰克.奧斯基、許家禎、饒加恩、馬寞路、你哥影視社、卡塔芝娜.寇茲拉、雅絲敏.沃西克


2020年至2021年是全世界共同抵抗COVID-19疫情的艱鉅時期,各國家的因應策略除了在政策與 健康公衛的面向上展現,還包含著如何讓生活樣貌得以在疫情中應變和延展,人們日常著重的還 有被制約的身體又將如何跨越空間的限制,讓思想和言談得以透過科技技術的媒介,超越既有的時空局限。[1]一直以來,如何藉由「策略」和「抵抗」的發動,作為某種建構自我認同和 傳遞時代與社會價值的方式與手段,是人們在面對多種時代、政治和社會情勢時所變化的姿態,而當代的藝術創作,有許多便是以當下我們所身處的位置和所面對的議題,創造探索與 思考的空間,並保有開放詮釋的可能性。

高美館《沉默之間》開展!14組國內外藝術家以跨域媒介探索「沉默」的多元之聲- 非池中藝術網
〈沉默之間〉展覽計畫探索藝術創作如何成為個體回應與連結時代議題的多種可能性,並在其中探索如何建構自我的價值與觀點。整體展覽從波蘭藝術家Józef Robakowski的兩件作品《從我的窗戶 From my window》 (1978-1999)和 《關於我的手指 About Fingers 》(1982) 作為起點,前者在被禁錮的政治時期,藝術家持續持著攝影機往窗外拍攝紀錄約20年,後者則是以自己 的五隻手指討論個體與集體社會的關係。這種對應時代的自我紀錄形塑了「個人電影 Personal Cinema」的概念,是一種自我隱喻與紀錄,亦成為一種提供未來了解當下個體立場的證據。而 這兩件作品在今日的疫情時代中,也成為當代觀眾可重新思考與參照的是被封閉的身體如何藉由影 像機具生產自我的觀點,得以紀錄和延展自身與時代和集體社會的關係。

高美館《沉默之間》開展!14組國內外藝術家以跨域媒介探索「沉默」的多元之聲- 非池中藝術網

以「個人電影 Personal Cinema」的概念作為核心與起點,展覽進入了幾個接續的討論方向,包含在「記錄如何被創造?」中,藉由三組作品: Cana Bilir-Meier的《錄音帶索引 Audio Tape Index 1962-89》(2016)、Karolina的《灰塵 Dust》(2019)與其他作品、張乾琦的《承諾 Azma》(2019)和《在路 上On the Road》(2014)思考藝術家其所關注的議題時如何創造紀錄進而回應,並且在編輯與重整的 過程中,與他人共同產生新的意義;「誰的觀點?」從四組藝術家的作品:Eduard Freudmann的《所有 我們知道的 All We Know》(2020)、Clemens Von Wedemeyer的《觀點看法 P.O.V.》(2016)、Witek Orski的《摺疊 The Fold》(2016),和王虹凱的《風 Borom》(2020),探索「觀點」如何被建構, 而詮釋與展示的意義又如何生產;「如何重組歷史碎片」則試圖重思與給予歷史敘事另一種思考的 空間,對既定的敘事認知產生裂縫意義,展出包含mamoru的錄像作品《WE MELT THEM AND POUR IT ON THE GROUND 》(2018)、許家禎的作品《第三紀念》(2018),以及饒加恩的《日博覽會》《Hieihiro》與《勞道爾收藏 Collection Radauer》(2021);而展覽的最後一個子題「藝術避難所」則藉由三組作品,包含你哥影視社的《工寮》(2018)、JaśminaWójcik的《Ursus Zakłady》(2017),和Katarzyna Kozyra的《尋找耶穌》(2012-2018),思考如果藉由藝術創作,沉默的聲音和議題得以被表達和重新詮釋,甚至建構另一種思考和想像的可能性,那我們是否可以想像「藝術」就像是John Berger和Susan Sontag在19 83年的一場對談影片「To Tell a Story」中所談到的說故事的其中一種功能一般,作為構築一個「避難所」(shelter)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進入述說和想像的世界。這種「避難所」是一個隱形的空間,進一步讓藝術家和觀者得以重新建構抵抗的知識和力量。然而,我們將如何從這個避難所出發,並打破 疆界與社會重新連結,並產生影響或相互滲透和理解的可能性?

從「Personal Cinema」到「藝術避難所」,前者是藝術家個體對時代的紀錄,後者是藝術家 藉由與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的共同創作與對話,以交織出對於針對創作議題的共同討論,我們看到藝術創作如何對「當代性」(contemporaneity)一詞,以及其所指向的多種我們對於 自身所面對的時代議題保有積極的關係和回應,其中便涵蓋了對於「歷史化」(historicization)過程的思考,以及當下我們所身處的位置和所面對的議題,並且保有開放詮釋的可能性。展覽主題中所使用的「沉默」一詞,指向那些不被關注的聲音、議題與固化的歷史敘事,而藝術如何在其中創造多種意義的詮釋與觀點。

〈沉默之間〉展覽計畫,期盼在今日的政治和社會變動中,能以積極的態度思考「沉默」 當代社會和文化中的狀態,多件作品從我們日常生活和經驗的公共場域(public sphere)面向 切入,尤其透過城市空間(urban spces)、媒體(mass media)、檔案(archive)和政權/機構 (regime/institutions),思考和探討這些面向所建構的話語形構(discursive formation)和其中 3 所隱含的沉默裂縫。當代藝術在此,又如何以不同形式的創作方法,喚起思考、探索、建構 和再想像的可能性,進而產生超越政治性的語言和結構,以生產抵抗的知識和策略,並產生 某種反身性思考;而同時,在這些公共場域中,藝術又如何可能形成一種多種意義的庇護空間(shelter),讓沉默的聲音在此能進而被述說、溝通和理解,並與社會和文化產生另一層 意義的連結。

〈沈默之間〉展覽是一場延伸與跨越三年之久的計畫,其討論與籌備因各種原因走走停停, 終於在2021年底疫情仍在嚴峻的階段中,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策展人Curators|
賴依欣 LAI, Yi-Hsin Nicole
田倧源 TIEN, Zong-Yuan

藝術家 Artists |
約瑟夫.羅巴科夫斯基 Józef Robakowski
張乾琦 Chang Chien-Chi
卡娜.比利爾-邁爾 Cana Bilir-Meier
咖容琳娜.布瑞秋拉 Karolina Breguła
愛德華.弗洛伊德曼 Eduard Freudmann
克萊門斯.馮.魏德邁爾 Clemens Von Wedemeyer
王虹凱 Wang Hong-Kai
維泰克.奧斯基 Witek Orski
許家禎 Syu Jia-Jhen
饒加恩 Jao Chia-en
馬寞路 mamoru
你哥影視社 Your Bros. Filmmaking Group
卡塔芝娜.寇茲拉 Katarzyna Kozyra
雅絲敏.沃西克Jaśmina Wójcik

展覽時間:2021.12.18 – 2022.04.10(週二至週日 上午9:30至下午17:3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高美館101-103展覽室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共同主辦:高雄市立美術館、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奧地利台北辦事處、Project Foundation、Lokal Gallery、Yuki Gallery、公共電視台


內文引用:高雄市立美術館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文章更新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