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0
502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牯嶺街小劇場歷史建物外觀進行修復,也希望可以根治長年以來漏水、水電管線老舊等問題。小劇場在 1905 年左右坐落於台北城南,是早期的日本官舍,戰後國民黨政府將其改為警察局,終於在 1998 年,在當時藝文人士不斷奔走下,象徵威權的歷史建築被規劃為藝文劇場,先後由「小劇場聯盟」、「如果兒童劇團」經營,直到 2005 年轉交由「身體氣象館」營運至今。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身體氣象館」經營時期,在盈虧自負的經營合約條件下,共舉辦了超過 3600 場次的展演活動,相較於大劇院和大型展演空間,牯嶺街小劇場仍以平易近人的租金,並以完善軟硬體技術,協助展演活動策畫,不僅為許多小型、主流以外的表演團體提供發表場域,亦是世代表演藝術者入行的起點。而 12 年來小劇場落實文化公共性精神,從未針對個人/團體資格、議題、形式的審查制度,亦籌備如媒合導演進行讀劇演出、建立新人與新作的發表介面「為你朗讀」,以及深耕身障表演藝術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實驗音樂與聲音藝術的《樂之形》系列、實驗影像藝術的《 EX!T 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等,匯集各種形式的藝術表演。

然而,超過 30 的月停擺,不僅軟硬體設備面臨挑戰,新冠肺炎衝擊,許多中小型藝文團體都期待小劇場可以盡快回歸。因此,為活絡藝文產業,牯嶺街小劇場將以試營運的形式與大家見面, 希望透過《打開-再打開:2020 重啟牯嶺街小劇場》募資計畫,邀請劇場人、各界藝文工作者進駐,除了規劃表演活動,也希望重建人與建築的關係,將小劇場打造成「可以逛」的藝文空間。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古蹟建物修繕完工,軟硬體和大環境卻挑戰重重
自 2018 年起,牯嶺街小劇場因配合臺北市文化局辦理「歷史建築-牯嶺街小劇場修復工程」,針對建築物外觀和老舊管線進行修復,閉館超過 1000 日後,於 7 月中旬完工。文化局重新拉了管線和電力配置,在硬體上也增添了新的設備,然而,有些劇場基礎設施如:照明設備、隔音設施,因修復過程不得已而被拆除,不在修繕項目的樓梯、結構框架、木地板也因長期停擺,而出現耗損、腐蝕的狀況,對於即將進駐的表演團體和觀眾來說,無疑是艱鉅的挑戰。

除此之外,2019 年末 – 2020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衝擊藝文產業,許多辛苦經營、主流以外的藝文團體,在缺乏中小型展演空間的情況下,一直期待牯嶺街小劇場可以回歸,提供他們發表作品的空間。依照目前劇場內部的情況,至少需要數個月進行整頓、測試新舊硬體與配套,這期間小劇場將以試營運的方式,場租折價讓藝文團體、劇團使用,然而,營運團隊評估,在無收入卻仍有管銷支出下,於明年農曆年後正式開放前(恢復到正常場租前),小劇場將會面臨經營困難、入不敷出。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邀各界藝術家進駐,民眾看展演也能逛劇場
牯嶺街小劇場為台灣第一個公家閒置建物轉化成藝文展演空間的案例,由昔日象徵公家治權警察局,變成人民自由揮灑創意的劇場,如今劇場內仍保留許多威權時期留下的足跡,如大牢、審問犯人的扣欄。逾 20 年努力經營,小劇場在缺乏獨立性、實驗性的展演環境中,不僅培育無數頂尖優秀的在地藝文工作者,更是劇場人心中的創意基地。「打開-再打開:2020 重啟牯嶺街小劇場募資計畫」延續了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公共性精神,邀請劇場人「回家」外,也開放讓各界藝術家進駐創作,打造一個能夠看表演,亦能到劇場後台逛逛的藝文空間。新計劃內容如下:

1. 因應新空間,重建軟、硬體配套設施
盤點、重建各個空間中欠缺和仍待修繕的設施,如樓梯、地板、照明設備,並與「山厂建築工作室」合作,替二樓藝文空間打造全新座席,提供實驗性展演更友善環境,亦讓小劇場空間更多樣性。

2. 推展「再打開」展演創作計畫,邀請民眾「逛劇場」
邀請民眾於特地開放日來「逛劇場」,各界創作者,將在威權時代警察局遺留的設施,與劇場格局裡的某一角落角落,打造自己的作品,讓民眾可不期而遇,更計畫與在地文史組織合作設計導覽,串連城南歷史藝文活動。

3. 傳承「創意中心」,作為劇場藝術的中繼站
延續先前小劇場的工作,除了持續招募人才,並辦理專業技術、前台教育訓練,培訓更多未來的工作者外,也邀請不同的藝術組織,嘗試更多創新的表演藝術形式,促進創作與交流,讓小劇場成為亞洲前衛藝術基地,擴大影響力。

4. 重啟發行「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
2007 年至 2017 年,此牯嶺街小劇場自行出版的刊物,共計發行 58 期。今年,將啟動持續紀錄、爬梳文化與藝術的發展,闡揚城市內涵,傳送華語地區。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打造可以「逛」的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百年老建築修復重啟,《打開-再打開》募資計畫打造創意基地
籌措試營運經費,盼為劇場注入新活水
過去,牯嶺街小劇場開放給各界劇場人,提供他們自由揮灑的空間,不斷發掘主流之外、新興創作的聲音和可能,2020 年 10 月不僅再度為藝術創作者「打開」,亦是象徵一般民眾走進,並且認識小劇場發展的「再打開」。

經歷 2 年多的建物修繕,牯嶺街小劇場在軟硬體設備上仍然面臨挑戰,然而在疫情衝擊藝文產業下,小劇場也不缺席,已試營運的方式和藝文團體站在一起。因此,盼能透過《打開-再打開:2020 重啟牯嶺街小劇場》募資計畫,募集 10 月試營運到農曆年間正式開放的資金,重塑歷史空間和創作者、民眾關係,打造一個全新的創意基地。

《打開-再打開:2020 重啟牯嶺街小劇場》募資計畫資訊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