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信仰活動豐富,王爺信仰是極為盛行的民間信仰之一,又以西南沿海各地的「王醮」(又稱「瘟醮」、「迎王祭典」)最具特色。許多地方每年、隔數年或不定期地興造王船、舉辦醮典科儀、遶境刈香、送船火化等豐富的儀式,壯觀的場面、馬拉松式的動員,成為社區團結、地方文化展現、商業觀光的原動力,映照出臺灣社會與海洋文化關係,也反映了歷來人與神、人與人的社會群體關係。

水:迎王祭典的舞臺
水,為王爺信仰、王船祭典打造了重要的舞臺。王爺信仰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與澎湖一帶,往往隨著早期移民攜帶的原鄉香火或漂流王船渡海來臺;因此在各地的王醮、迎王祭典中,人們常自河海邊恭迎王爺上陸,為地方百姓消災解厄、驅瘟逐疫,再送到水邊隨王船火化。
王船的建造與神聖化,是這場以水為舞臺的祭事重要前置準備,更展現了地方文化特色、發揮團結力量。

火:王醮與送王
「火」是天地轉化的動力,也是迎王祭典運作的關鍵力量。各地祭典多以「迎王」儀式作為起始,火化王船的「送王」作為結束,主要精神在於迎接代天巡狩的王爺,協助地方驅瘟逐疫、消災解厄,恪遵古禮服祀王爺的王府,同時舉辦的道教科儀,大規模的遶境活動等等,都在祭典的這幾天內接連不斷、熱烈地展開

天:代天巡狩千歲爺
臺灣人口中的「王爺」、「千歲爺」,是一種統稱,其姓氏、形象、化神傳說各有不相同。這樣的信仰,隨著移民社會的原鄉香火及海外漂來的王船傳入,伴隨各式應驗傳說在臺灣各地落地生根,發展出不同的信仰風貌,也因應社會的變遷、各地風俗產業的不同,發展出豐富多元的樣貌。
人:合境平安的認同與參與

信仰的根本在於「人」,在祭典中人展現的不僅是對神明的崇敬,對社會群體的認同,也是對公眾事務積極投入的熱忱。祭典的核心組織、運作人員,熱烈參與的廟宇陣頭、轎班,為打造王船投入心血的藝師,乃至地方信眾、旅外遊子、親朋好友等,連結起人與神的關係,串連起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間的聯繫,是祭典綿延發展的動力,更是其感動人心之處。

展覽日期:2013/11/19-2014/04/06   9: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教育大樓4樓 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