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福建會館的牌匾。(圖片來源:汶萊福建會館提供)
汶萊僑領林國欽先生(左二),汶萊騰雲殿董事李詠貞(右二)。(圖片來源:林國欽家人提供)
﹝整理撰搞﹞僑訊小組
2019年在汶萊皇家航空公司的臉書上出現這樣話:
「每十個汶萊人,就有一個是金門人! 」
大家知道,台灣和汶萊有一層緊密地關係相連著嗎?
70幾年前,汶萊發現石油後,來自金門烈嶼的華人開始大批的湧入。
金門移民從一開始的勞力、漁業等工作,慢慢發展到現在成為在東南亞具有影響力的金門商幫,而當地有名的華人多數都為金門後裔呢!
沒錯,在汶萊,金門人的比例的確很高,而汶萊皇家航空有段時間還會直飛汶萊與金門。
「在汶萊這個回教國家有各色人種,當中華人佔了15%,而華人中最大的族群就是是來自金門的金門幫。」在汶萊,常常可以聽到這個熟悉的金門腔,他們都是居住在汶萊的金門移民,祖先移民過來,幾乎身無分文,如今這幾位,都是汶萊的商場紅人。
汶萊金門幫百貨大亨僑領林國民曾接受採訪時分享:「我的哥哥帶我弟弟,我的弟弟帶他的朋友,有親戚、朋友的關係,就帶他來。」
當年來汶萊,根本不用護照,一個又一個的金門人,在這裡落地生根,一開始月收入不到200台幣,如今大家都變成大老闆,林國民說在汶萊,什麼都免稅,生意實在是太好做。
汶萊金門幫林國民:「不用公基金,不用人頭稅,不用營業稅,不用所得稅……通通沒有!」
金門人吃苦耐勞,所以大家荷包都賺的滿滿的,林國民特別喜歡這首歌,因為歌詞一語道盡了金門移民的心聲。唱片:「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
但是在汶萊要取得公民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汶萊在2014年宣布伊斯蘭化的時候,立刻就引來了激烈批評,但這個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的伊斯蘭君主國並沒有把這些批評放在眼裡。博爾基亞蘇丹當時曾對這些批評聲發出警告,要求外界尊重汶萊「就像汶萊尊重他們一樣」。
博爾基亞給沙里亞法的合理性做辯解時,表示這是「汶萊偉大歷史的一部分」、提供來自真神的指導,就像其字面意義一樣把國家領向「水源之處」,成為他所謂的「伊斯蘭化的新加坡」。
以族裔論,汶萊目前大約有10%的人口屬於華裔,是除了占絕對主導地位的馬來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約為4.5萬人。
中國人涉足汶萊最早在一千多年前,但近代華人的大量遷入發生在上世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石油發現帶來的就業以及商業機會吸引了來自中國福建華人、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的華裔技術工人前來汶萊謀生。
而後,英國保護時期內的商業繁榮又吸引了大量閩籍華人到來。據研究,目前汶萊華人的主要是當年福建人的後裔,其中又以金門烈嶼人為最多。
經商則是閔籍華人的特徵,在Report On Brunei in 1904中,作者寫到過當時華人作為貿易中間商的能量,「他們大約有500人……,但如果不是他們幾乎操辦了所有貿易,而且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收入都經過他們之手的話,這個數字(人數)是沒有資格被單獨列出來的……」
同時,就像其它任何一個地方的主體民族與移民的分工那樣,汶萊人不屑於從事的服務業也被勤勞的華人接受,很快形成壟斷。
當1984年汶萊獲得獨立時,只有大概 9000名華人獲得了汶萊國籍,另外的約兩萬人,反而變成了無國籍人士。而這些,都是在當地生活了幾十年,作出了貢獻的「公民」。
2013年,中國日報中文網有過一篇關於汶萊華人無國籍現狀的報導。文中友好協會副主席就無奈地感嘆過:「我們在英國殖民時期拿的英國護照。獨立之後,我們卻成了無國籍。為什麼會越來越糟?」
汶萊對入籍的要求不僅作出族裔的區別,還曾經要求所有申請人通過複雜的馬來語和文化考試,並需要連續居住25年以上,並且設置每年200名的限額。
後來在僑領們的推動下,入籍法律有所鬆動,比如五十歲以上老人的考試從筆試變為口試,年度配額也有所增加。
當年金門祖先為了躲砲戰流亡到海外,如今這群金門人靠著自己的力量,在汶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目前在汶萊的金僑社群組織,除了汶萊福建會館外,還有中華總商會,中華台北旅汶僑民協會、台商協會與汶萊騰雲殿等均有金僑僑領的身影。
其中以汶萊福建會館最多,汶萊福建會館的成立沿革起於一「晚宴」上。1996年初的一個晚宴上,已故鄉親林碩宗感慨汶萊國的華人要數福建人最多,但就沒有一所屬於福建人的會館。在場者如福建會館已故永久名譽主席拿督林成國鄉親接著也表示,汶萊華人如廣惠、海南、福州等,都各自樹立自己的會館,唯獨缺少福建會館,而在座與會者也各自兼任各會館的名譽顧問,這無非是福建人的諷刺與遺憾。
兩位鄉親的熱忱心聲,當場激起與會者的心情,已故丕顯天猛公拿督林德甫先生豪氣萬仗的說:「余年事已高,精神不如當年,會館的組織由你們來成立吧。經濟問題余可全力支持。」
已故丕顯如此這般給予精神與經濟上的鼓勵,即時獲得熱烈回響,已故永久名譽主席拿督林成國鄉親率先答應負責章程起草工作,鄉親洪瑞泉先生、林明祥先生、林文坤先生、已故林家室先生等,也積極推動籌辦會館成立之計畫,以上是早期發起草創會館臨時籌備委員。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晚上,汶萊華社領袖,已故丕顯天猛公拿督林德甫先生,召集一批包括老、中、青在內的福建鄉親,共同商討籌組福建會館事宜,主張由年輕一輩的來擔任籌備工作,而老一輩的鄉親則扮演諮詢的支援角色,並即時成立會館籌備委員會,已故丕顯建議由鄉親洪瑞泉先生擔任籌委會主席。
籌委會成立後,即積極展開籌備工作。由於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延至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才接獲社團註冊官方的來函,批准汶萊福建會館之註冊。之後,籌委會即積極展開招收會員之工作,並於一九九八年十月十日成立選舉委員會。組成之選舉委員會,依據章程全權處理第一屆理事選舉工作。該會館首次舉行理事選舉,受到各會員的熱烈支持,投票率高達75%,實屬難得。選舉結果,雖有老一輩的鄉親當選首屆理事,但基於年齡及提拔後進的考量,皆提出辭呈婉拒出任理事。
汶萊福建會館首屆理事會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七日正式成立。首屆理事會(1999 - 2000)於一九九九年元月一日晚宣誓就職。
首屆理事會在就職之後,隨即投入會務操作,其他理事配合會員稟承「效忠蘇丹陛下,遵守及維護汶萊之法律及政策,培養會員間融洽關係及增進會員間利益,並向會員提供有關福利、教育、社會慈善及白事方面必要之援助,同時向會員提供有關商業活動方面之資訊與商機,以增進世界各地福建會館間之互相訪問及聯繫」之宗旨展開活動。
目前第一代金僑1945-1970年代移民金僑年事已高,也遂漸凋零。而第二、三代,因為汶萊政策相對嚴苛,許多活動都無法辦理,所以金僑後代對金門的事物也比較陌生。
不過汶萊福建會館基於培育新生代作為會館的接班人的考量,汶萊福建會館於2001 年7月成立了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藉以啟發年輕人特有的魄力和創新力,策畫更多活動,惠及鄉親,期待在汶萊國度裡,讓每一位金僑後代子孫依然擁有中華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