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海峽的金門,曾是風起雲湧的戰地,如今正逐漸轉型為一座文化、自然與現代建築交織的旅遊勝地。作為當地建設業的領軍人物,陶淵明建設董事長蔡福源先生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與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致力於為金門描繪出一幅更具深度與魅力的藍圖。在這次專訪中,蔡福源先生分享了他的建築哲學、金門旅遊的未來願景,以及對公共空間設計的深刻見解。
木材之美:在建築中尋回自然的溫度
「我對木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蔡福源微笑著說道。他的語氣平靜卻充滿深意,彷彿每一句話都藏著他對自然的深厚敬意。他的眼中流露出無比真摯的熱愛,像是與木材建立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聯繫。「木材不是簡單的建築材料,它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
蔡福源回憶起九二一大地震後,漂流木沿著河流被帶到低地,那些原本被視為無用的木材在他眼中卻成為了一種啟發。他看見了漂流木的生命延續,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這些看似平凡的樹木,透過精心設計,能成為一棟棟富有生命力的建築。他認為,木材的應用不僅僅是建築創新的象徵,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致敬,因為它將人與自然連結在一起。
特別是臺灣的針葉木,如紅檜、扁柏等,因含有豐富的精油而具有天然的防腐與抗菌特性,這讓木材在建築應用中更具價值。蔡福源強調,木材不僅耐用,還能提升居住環境的健康品質。「白蟻不吃含精油的木材,而芬多精能讓住戶更舒適,這是大自然的療癒力,」他解釋道。
然而,目前臺灣的建築市場對木材的接受程度並不高,原因在於對其耐久性與維護成本的誤解。儘管如此,蔡福源依然堅信:「木材的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我們需要用更多成功的案例來改變大眾的觀念。」他透露,陶淵明建設正積極探索如何將漂流木與金門當地的石材結合,創造出既環保又美觀的建築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到自然建材的獨特魅力。
建築設計與公共空間:重新定義舒適與連結
在金門書院的設計中,蔡福源說一定要提到一個人,就是他們的建築師:陳勝川建築師。
蔡福源認為如果沒有陳勝川建築師,他就沒辦法秉持他的理念。
一個深具前瞻性的理念–「讓建築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座書院並非僅僅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一個將金門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和諧結合的空間。從設計之初,蔡福源便致力於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點,讓書院既保留金門獨有的建築符號,也能融入當代生活的便利性與美感。
金門書院的外觀設計承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燕尾脊的屋簷、紅磚的牆體與當地常見的石材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具有鄉土情懷的畫面。「金門的建築是一部活的歷史書,」蔡福源表示,「我希望書院能夠延續這份傳統,讓來到這裡的人感受到金門的文化氣息。」同時,書院內部則融入了現代設計手法,強調自然光線的引入與空氣的流動,讓整座建築在實用與美學上取得了平衡。
「採光與通風是建築的生命,」蔡福源解釋說。他特別提到窗戶的設計,強調東西南北方向的對流效果。金門的海風與陽光成為書院設計的一部分,窗戶被精心設計為能夠引導自然風進入每個空間,同時讓日光灑滿書院的每一個角落。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室內空氣質量,還讓人們在空間中能夠真切感受到自然的流動與變化。「我希望每個住戶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與自然建立起深層的連結。」
書院的頂樓設計更是彰顯蔡福源的巧思。不同於一般建設公司將頂樓用作高價住宅單位,金門書院選擇將其開放為公共空間,為住戶提供一處共享的觀景與休憩場所。頂樓設有田園園藝區與觀景平台,居高臨下的視野讓住戶能夠飽覽金門特有的自然與城市風光。無論是遠處的廈門天際線、金門大橋,還是壯麗的夕陽,這些景致都為生活增添了一份詩意。「金門的美景不應該被獨佔,而是需要分享。我希望這片天空能成為大家共同擁有的珍貴資源。」
除了頂樓,書院內部的公共空間設計也成為亮點之一。每層樓都設有閱讀空間與社交角落,營造出一種溫馨的鄰里氛圍。一樓的接待咖啡區則成為住戶與訪客互動的主要場域,頂樓的大型露台為住戶提供了另一種親近的可能性。這些設計意圖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理念:「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鋼筋水泥,它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蔡福源希望通過這樣的空間設計,促進住戶之間的交流,建立一個充滿溫度的社區。
金門書院的設計不僅是一種建築創新,更是一種對金門意象的詮釋與延續。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橋樑,在自然與人文中尋找平衡,為金門打造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藝術美感的場所,也為未來的金門建築樹立了標杆。
金門旅遊:從戰地到度假天堂的轉型
金門,這座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島嶼,長期以來因其戰地歷史而吸引了無數遊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僅以戰地觀光為主的旅遊模式已顯得過於單一。對於金門的未來,陶淵明建設董事長蔡福源有著更具遠見的規劃與期待。他認為,金門不僅僅是戰地歷史的見證者,更應該成為一個休閒度假的天堂。
「金門的海岸線很美,但我們還未充分利用它,」蔡福源坦言。他指出,金門的海灘、水域和沿岸景觀蘊藏著無窮的旅遊潛力,但這些資源尚未被精心開發。「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旅遊模式,像澎湖那樣,讓金門成為適合度假的地方,而不僅僅是短暫的歷史探索。」蔡福源提到,金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海岸線綿長、氣候宜人,這些條件完全可以支撐一個以休閒為主題的旅遊產業。
在他看來,金門的發展應跳脫孤立模式,與廈門形成緊密聯動。「隨著金門大橋的通車,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越來越便捷,再加上高鐵的加持,兩地的旅遊交流將更加頻繁。」蔡福源指出,金門可以作為一個度假休閒的基地,為遊客提供放鬆身心的自然環境,而廈門則可以憑藉其繁華的都市魅力,為遊客帶來多元化的娛樂與購物選擇。
這種「雙城策略」在蔡福源的規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解釋道:「遊客可以先在金門享受寧靜的假期,感受純淨的自然與悠久的文化,然後再前往廈門體驗都市的活力與多樣化的觀光活動。」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還能增加金門和廈門兩地的旅遊收益。「這不僅是為金門提升旅遊品質,也是為區域旅遊打造雙贏的局面。」
蔡福源特別提到,金門需要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例如建設高品質的度假村、海岸休閒公園以及體驗性更強的旅遊項目。他建議引進更多的水上活動,如划船、潛水、風帆等,讓遊客在海岸邊既能享受風景,也能參與活動,提升旅遊的多樣性與吸引力。
此外,他認為金門的戰地文化也可以與休閒旅遊結合。例如,將部分戰地遺址改造成觀景台或咖啡館,讓遊客在欣賞歷史的同時,也能享受舒適的度假氛圍。這樣既能保留金門的文化內涵,也能吸引更廣泛的旅遊人群。
蔡福源先生的願景,為金門的旅遊發展提供了一條嶄新的路徑。這不僅是一場產業轉型,更是一個讓金門在歷史與自然之間重新找到平衡的機會。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善和旅遊資源的優化,金門有望從戰地觀光地躍升為一個充滿活力與吸引力的休閒度假勝地。
對話未來:建築的專業與誠信
談及陶淵明建設的經營理念,蔡福源先生用四個字概括:「專業、創新、誠信、合作。」這不是一套空泛的口號,而是他多年來經營企業、推動金門建築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我們不僅僅是建築公司,我們還希望成為金門品牌的塑造者,」他說道,眼中閃爍著對金門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蔡福源特別強調,建築設計應該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他舉例提到金門書院的設計目標:「我們希望金門書院不僅是一座建築,更能成為未來的古蹟。這是我們對建築的承諾,也是對金門文化的致敬。」在他的規劃中,金門書院不僅僅是一處功能性的建築空間,更是一個融合了歷史、自然與現代創意的地標。透過獨特的設計理念,金門書院有望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進一步提升金門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蔡福源深知,建築不應只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應具備文化和社會價值。他希望陶淵明建設的每一個項目,都能在金門的發展中留下深遠的影響。「我們在每一處建築中融入自然元素和當地文化,這不僅是對環境的尊重,也是對金門未來的承諾。」
在專訪中,蔡福源先生還透露了一個令人期待的計劃。他表示,陶淵明建設將繼續探索天然材料在建築中的應用,尤其是木材與當地石材的結合,努力打造既環保又耐用的建築作品。蔡福源相信,通過引入創新材料與工藝,金門的建築品質將能更上一層樓。
然而,蔡福源也清楚地認識到,金門建築產業的發展不能僅靠單打獨鬥,而需要整個產業的共同努力。他特別提到:「競爭不是目的,合作才能讓整個產業共榮。」陶淵明建設積極與當地建商建立合作關係,通過交流與分享經驗,共同提升金門建築的整體水平。他認為,只有在合作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技術的進步、品牌的塑造以及地區經濟的繁榮。
展望未來,蔡福源希望陶淵明建設不僅能在金門留下一座座傑出的建築作品,更能成為帶動地區發展的推手。他的目標是通過專業的技術、創新的設計和誠信的經營,讓陶淵明建設成為金門建築品牌的代名詞。對於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他寄予了最深的情感與願景。
在自然與人文間找尋平衡
蔡福源先生以建築為媒介,試圖為金門勾勒出一幅既具文化深度又貼近自然的未來畫卷。他對木材的熱愛、對公共空間設計的投入,以及對金門旅遊潛力的深刻洞察,讓人看到了金門蛻變的無限可能。
當被問及對未來的期許時,蔡福源微微一笑:「建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藝術。我希望,無論是金門書院還是其他建築作品,都能成為金門的一部分,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這正是蔡福源先生的建築哲學:在自然與人文間,為金門建構出一個令人驕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