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誌
【高美館特別專題企劃】穿越世紀的人體藝術史-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裸體」是最能根本深入探討人性之脆弱與無知的一種媒介,但在世代隔閡與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之下,卻成了世人避而不談的議題。然而,它始終都與人類密不可分,更是生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最該探討的:何謂「心靈真正的自由」與「自我真正的解放」?
英國倫敦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裸》7月14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隆重開幕
2018/7/14至2018/10/28(為了配合此次展出,展覽期間週一將不休館)超過123件經典之作將帶來跨世紀的藝術盛典。南藝網透過與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博士的交流下,帶各位穿越世紀,感受人體藝術之美。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是非常特殊的展覽,它橫跨了整個西方藝術,超過兩百年的時間。做為整個藝術流派最精彩、變化最豐富的20世紀,透過以『身體』、『裸體』描繪的主題為我們帶來相當大的教育意義,對臺灣與觀賞者們而言尤其重要,因為在這片土地上以此做為主軸的展覽是較少數的。」-高雄市立美術館 館長/李玉玲 博士
在這當中不僅有首次在台灣公立美術館展出的藝術大師:羅丹、雷諾瓦、竇加、馬諦斯、畢卡索、皮耶.波納爾、亨利.摩爾、法蘭西斯.培根、德.庫寧等之外,更包括首次來台展出的偉大藝術家:盧西安.佛洛伊德、大衛.霍克尼、露易絲.布爾喬亞、翠西.艾敏等。
「裸」不僅做為展覽的命名,它是一個跨越世紀與空間的議題,更是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結合的化身。時代的推進之下,「裸體」不斷地被藝術家們重塑,它承載著200多年的歷史,遊走在禁忌、美學、社會、政治、人格、自由與情愛之間。
▲沙發上的裸女-奧古斯特.雷諾瓦 /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沉睡的維納斯-保羅.德爾沃 /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帶我們回溯歷史的經典之最,挑戰現代人類對「身體」的既定思維
在眾多曠世巨作中,李玉玲博士特別介紹絕對不容錯過的三件作品:
▲吻(The Kiss)-奧古斯特.羅丹/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The Kiss》的靈感是源於但丁《神曲》中保羅與弗朗西斯卡的悲劇之戀所創作。他的代表作品還包括有《思想者》(The Thinker)與《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等等。
李玉玲博士回顧當天情景:「來到台灣的這件作品相當珍貴,創作於1900年後,以大理石刻劃的原作。為了迎接這座曠世巨作的到來,我們必須先將大門拆去後才能讓它進到高美館大廳。」
「八大主題涵蓋序曲的話是九個部分,羅丹的《吻》落在八大主題中的『情愛之身』,是整個展覽最隱密,同時也做為核心的作品。擺至於公眾場合,事實上不必買票就能夠觀賞,在這一點是必看不可的。除了經典中的經典這個意義之外,這個展覽巡迴的國家中,台灣做為壓軸,高雄更是在台的唯一展點,而在所有的巡迴點中的每一個展出地,這是唯一一次在大廳,以這樣的公共空間展出。」
李玉玲博士溫和地笑著,一字一句與我們分享羅丹《吻》的藝術靈魂:「當初會這麼想要將它引介到台灣展出,很大的意義是:透過這個展覽,能夠感受到所謂的『身體』在西方藝術發展的脈絡。像羅丹的《吻》這件作品的身體,用健康的心態予以看待,都會認為這是很美的。那個身體自然寫實,卻也相對理想化。觀賞者們可能會認為保羅與弗朗西斯卡的樣子不是如自己所見,也許他們是對俊男美女。」
羅丹的《吻》以精簡與男女擁抱的特殊角度勾勒出保羅與弗朗西斯卡無疾而終的愛情。當站在作品前,絕對要細細觀賞且慢慢地圍繞著這座雕塑藝術行走,看著保羅背部肌肉充滿張力的線條紋理,想像這對戀人在既緊張又擁有強烈熱情的氛圍下,那一瞬間的凝結,將人性與身體之美表現地淋漓盡致。
▲浴缸中的裸女(Nude in the Bath)-皮耶.波納爾/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波納爾在1920年代到40年代,長期描繪一個模特兒,而這位模特兒就是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瑪爾特德,而這個系列當中的三件作品所描繪的皆為他的妻子。
「在這個展覽中,當你漸漸進入到第二個時期(私密之身),是印象派的初始期。模特兒,抑或是被描繪的對象的真實身分是比較不清楚的。此外,往往一個作品會由許多模特兒濃縮成一個理想的身體,再逐漸進入現形的身軀。說到這裡就要講述第二件不容錯過的作品:皮耶.波納爾的專區(三件作品)。波納爾生活的年代為印象派,但他與一般人們所熟知的印象派藝術家(如莫內、雷諾瓦)不同的是:他比較強調的不是光線變化,而是捕捉抽象、深厚的光線色彩。」
此外,由於皮耶.波納爾的作品只會展至九月,對此李玉玲博士更加強調:「今年夏天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以在台灣辦的特展而言,波納爾的作品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這回還是一次三張畫作。早鳥限定,誠摯推薦各位一定要把握時間前來高雄市立美術館觀賞。」
皮耶.波納爾的畫作之所以都是描繪妻子瑪爾特德在水中的原因為: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洲有流傳的水療法,因為她患有肺結核,皮耶.波納爾所畫的即為妻子的治療過程。整體色調以粉色系的方式做處理,包括光線,充滿了愛情的氛圍。
從藝術品當中,能夠感受到藝術家與模特兒之間的關係。比如以羅丹《吻》為例,可以感覺藝術家本身與他所描繪的保羅與弗朗西斯卡是有距離的,他對保羅與弗朗西斯卡的不倫之戀所懷的矛盾,進而刻劃出男女情欲崩發的那一剎那。相反地,皮耶.波納爾描繪的則為與妻子纏綿悠遠的親密無間。
▲站在布堆旁(Standing by the Rags)-盧西安.佛洛伊德/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佛洛伊德作畫時所追求的真理是:並非用寫生的方式,而是透過長期觀察,將所觀察的模特兒與場景濃縮並凝結,在這當中具有啟發性。
「圖畫中的婦女皮膚鬆垮、膚色有些黃,也因天候的關係會泛紅,充滿倦容的模樣,會令人覺得這是充滿現實感的。在他使用油彩堆疊下所表現出的身體,不會是理想化的,而是一個真實的身軀。」
繼第一、二件作品後,來到第三件:血肉之身。李玉玲博士猶如說故事般,向我們敘述佛洛伊德在對身體的處理上,更加當代的手法:「與展覽開頭賽姬出浴那種冰冷、大理石般的美是不一樣的,從歷史之身那非常理想、美化,到以羅丹作為代表的情愛之身,再到近代的血肉之身,在這輾轉當中,已經能夠感受到(看到)身體不同的表現。透過每件作品層層的轉化,希望觀賞者們能夠深刻體悟西方藝術對美與人體的定義。」
對許多人而言,羅丹的作品都會是美的,那種貼近古典、希臘時期對力與美的追求,透過雕塑毫無保留地展現。接著是皮耶.波納爾,藉由繪畫表現出對妻子深切的愛。最後到佛洛伊德的畫作,那樣乍看之下也許不會覺得是好看的身體,但走近細看便會發現,這就是現實的身體,充滿真實的美感,觸碰內心深處的那種美,如同佛洛伊德所說:真理是啟發人心的元素。
對「自己」與「身體」的生命反思
▲高雄市立美術館 館長/李玉玲 博士(圖片由南藝網提供)
對於每個看完《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的觀賞者,李玉玲博士希望的是:「每一個人都能重新思考什麼是『美』,身體的美並非單一定義,而是探討如何勇敢、真誠地面對自我。重新認識自己即是這個展覽的核心意義。」
高雄市立美術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更邀請美學大師蔣勳:「『自己』就是每個人看完《裸》的功課。這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毫無保留地互動,更是對自我的重新檢視。」
《裸》-傾注心血 集合傳承世代的藝術結晶
當館長李玉玲闡述這個展覽的起源時,表示給予自己最大幫助的是泰德美術館全國國際節目總監朱蒂.內斯彼特(Judith Nesbitt)與國際典藏展覽部門主任丹尼爾.斯雷特(Daniel Slater)。
原先巡迴的規劃只有四站,台灣並沒有涵蓋在內。一切緣起於去年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在這項展覽巡迴的第二站-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Auckland Art...
Chou -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高雄的世外桃源你去過了嗎─中油宏南宿舍
中油宏南宿舍
位於高雄左楠地區捷運紅線世運站及油廠國小站西側,有片土地上有著一間一間的日式宿舍,宛如都市中的森林,綠意盎然。此宿舍位於中國石油公司煉油總廠旁,而這特別的宿舍群就是中油的員工宿舍,中油將員工宿舍共分為兩大區域:宏南宿舍區、宏毅宿舍區,此次要詳細介紹的是中油的宏南宿舍群。
▲中油宏南宿舍群(宏南社區)地圖
此宿舍是在日治時期,日本海軍來台和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一起建的,約1937~1944年所成立,當初燃料廠的設立是為了提供作戰所需的燃料油,而宿舍便提供給來台的長官或職工居住。在日治時期,宿舍分為四種形式,其中只有一棟的是第一級的將官所居住,,有大約七棟的是第二級校官居住,前兩級都是單門獨戶,第三級是尉官,有一百多棟,但採取的便是「雙拼」,也就是旁邊一棟建物會有兩戶相連,而第四級也是第四種,便是士官,但位置就不在宏南宿舍群裡了,而是在旁邊的宏毅宿舍群。因為日治時期的區分下,導致兩個社區後期發展的風格也有極大的差異。
▲圖2中油宏南宿舍群內部,綠意盎然
1945年日本戰敗,這些土地便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便開始成為中油宿舍所使用。其實這些區域的名稱經過幾十年的政權更迭,改變了許多次,名稱也因不同的時代背景而有不同的稱呼,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裡的建築具有極高的特色及文化價值。可以由圖2看見特殊的日式建築特色。
▲圖3宿舍群內每處建築都極具特色,更是許多偶像劇和新人拍攝婚紗場地
員工宿舍的昔日風光
「社區」不單單只是一個名詞,不單單只是一個居住的統稱,在中油的員工宿舍裡完全落實了這一個社區的功能,現在可能感受不到以往這裡的風光,但進入宏南宿舍裡,仍還可以看見許多被保留的設備,有著令人稱羨的設施,員工餐廳、福利社、社區圖書館樣樣具備,其中最有名的是中油冰棒,也是當時住在這的員工和小孩們最愛的。此外在這個「社區」內還有菜市場、洗衣部、理髮廳,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物資豐饒。
據傳宏南社區還有保齡球館、招待所,當時若是有長官要來的時候都會至此居住,這裡的設備比當時的高雄市中心更加豪華、氣派。這些設備現在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當時「娛樂」不是這麼興盛的時代,政府出資興建,給員工非常好的福利,配置房屋,給予家具,已經可以稱得上非常完善了。
經過這些時間的洗禮,煉油廠也已經遷離後勁,但是宏南宏毅宿舍還保留著當時完整的區域,回憶就和這些遺留下來的設備一樣,還完完整整的儲藏在每位員工的心中,這些見證石化工業轉型的場域,若可以好好保留下來,規劃成一個完整的區域,讓不曾居住在此的民眾,「憶」起感受這裡的昔日美好。
政府與中油抗爭現況
這些建築大約有70年的歷史了,在台灣許多房屋若是長期無人居住,經歷70年這麼長的時間可能都需要拆除,中油當初對於這兩棟建築已經很久無人居住,認為是危樓準備拆除,不過在文化局的眼中,這可是見證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場域,當然不能輕易拆除,因此文化局立刻提起文資審查程序,將兩棟建築列為暫定古蹟。經過文化局調查後,認為這兩棟建築有以下的文資價值:
「經歷70年來日治、國民政府時代替換,仍留存日治時期之原樣(丁種宿舍原型),具有見證歷史時代意義。其特殊建築風格亦屬當時代之歷史、文化與建築技術上的典範之一,有助於建築技術工法、風格、形式、空間格局之探索與証據的留存,因此有指定古蹟價值。」而列為市定古蹟。
列為市定古蹟後文化局啟動「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暨保存計畫整體規劃」。將整個宿舍群和周邊國小社區進行調查,文化局認為這些區域具有「完整的歷史場域,且有生態環境保存的價值,隨著時間陸續擴建宿舍,卻仍保有高度產業共同體的群體社區體認與生活文化,具有特殊的產業文化特色。」進一步將宏南宿舍和周邊的中山附中、油廠國小群列為文化景觀。此舉引起了中油的不滿,他們認為文化景觀的登錄範圍不符合比例原則。
文化局將園區大約87公頃的宿舍都列入文化景觀,但中油只認為其中的34公頃符合,也就是說,只有1943年日本還在台執政所興建的宿舍才算,之後隨政權改變而擴建的宿舍並不能列入,因此中油向政府提起訴願,遭到駁回後,再向高雄市政府提請行政訴訟,不過目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高雄市政府勝訴,認為文化局並沒有違反比例原則,全案仍可上訴,目前中油內部也還在討論是否提起上訴。
中油認為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的範圍過大,之後在推動政策或是任何執行上會有所困難,因為宿舍的產權並非全數歸中油的,也因這些產權問題將來可能會產生爭議,中油的擔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之後包含改建、維修等等的推動,都需要所有權人配合,也因此這是目前高雄市政府和中油面臨的挑戰之一,除此之外,在文化資產的推動上,若是不能有一個好的政策、好的規劃,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保存,而非真正將這個場域打造成再造歷史現場。
以下為宏南宿舍群的年代事件表:
→2013年中油準備拆除宏毅一路5巷2號、4號兩棟建築。
→2013年政府緊急召開文資審議,將宏毅一路5巷2號、4號兩棟建築
列為暫定古蹟(註1)。
→2014年7月將宏毅一路5巷2號、4號兩棟建築列為市定古蹟。
→2014年9月啟動「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暨保存計畫整體規劃」。
→2015年8月高雄市楠梓區宏南社區、中山附中及油廠國小登錄為文化景觀(註2)。
→2016年4月中油向高雄市政府提起行政訴訟。
→2017年6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高雄市政府勝訴,全案仍可上訴。
註1 暫定古蹟:暫定古蹟於審議期間內視同古蹟,應予以管理維護;其審議期間以六個月為限;必要時得延長一次。主管機關應於期限內完成審議,期滿失其暫定古蹟之效力。
註2 文化景觀: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圖4目前為高雄市定古蹟,暫不開放參觀,但進入宏南宿舍群可以看到古蹟的外貌。
宏南宿舍群文資價值到底有多大?
近70年來,社會的轉變非常之大,政權的更迭更是一代換一代,比起許多百年建築,這些宿舍好像也不算太老,但若以30年為一個世代,70年可以說是跨越3個世代了。現在政府正在強力推動再造歷史現場,我想宏南宿舍群就是一個很棒的歷史現場,從日治時期這些建物便見證了皇民化的南進政策,後期中華民國接收了台灣後,也開啟了一連串的「石化工業時代」的轉型與變遷,而宏南宿舍群便是見證此時期的歷史場域,除此之外,這些宿舍保存的狀況算是非常完整,在社區內更有完整的制度和福利設施,現今新興社區內有這麼完整的社區已經極為少數,在園區內有高雄市數量最多的列管老樹,將近600棵,更有豐富的生態系統,要在市區中看見如此的世外桃源真的很少見。
▲圖5、6少數保存如此完整的日式建物
各有立場,誰說的算─政府、中油、居民
不同的立場對於保存都有不同想像,但保存並非一昧地保留下來,一個建物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建物有完整的力量,可以和周遭所有場域串連起來,並非只是單純的保留下來,人會老,房屋一樣會老,經歷風吹日曬雨打的房屋若是沒有完好的制度,有天也會變成危樓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在不同的立場都會想著「自認為」對這些場域好的想法,其實所有做法都沒有一定,必然得經歷長時間協調、公聽會等等的方式去做計劃。而中油擔心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更動產權,以及需要龐大的維修費用,若是建為商業大樓勢必有更大的利益可圖,想賺錢的想法人人皆是,但在產權的部分,若有一定詳細的規劃,只要經過高雄市政府核可,都還是有可以商議的空間。
現今有太多有文資價值的建物被拆除,拆除一個有價值的建物可能只需要一天、一周,但要造就一個有文資價值的建物可能需要50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不只是建物價值判斷的唯一準則,而是天時地利人和,每樣都需配合才能有如此文資價值的建物,第一步除了要想辦法將建物保存下來以外,更應該好好思考,要如何讓這樣優秀的文化景觀活化,變成一座可以給後代的歷史現場,那才是可以展現這個日治社區魅力的方式。
▲也是假日散步的好去處
地址:高雄市楠梓區宏毅一路(內部有一點像小迷宮,若是要找市定古蹟要到宏毅一路5巷2號、4號)
收費:不收費用,全區開放參觀
參考資料:
102 年 8 月 29 日(星期四)上午 10:00公聽會會議紀錄
自由時報〈南部〉87公頃宿舍區文化景觀 中油只願34公頃
陳春得,社區環境空間歷史變遷—以高雄煉油廠區員工宿舍為例
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未出版,頁48。
南藝網編輯 / evelyn整理報導
evelyn -
地方誌
【高美館特別專題企劃】凝聚靜逸的瞬間,感受永恆的深刻- 靜河流深
▲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當紛擾佔據了生活的每個日夜,何嘗不試著把自己交付於隔絕喧囂的空間?
讓我們在這個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創造的名為「靜河流深」的場域裡,感受深刻的寧靜。
高雄市立美術館23年以來,首次的空間規模大改造
「靜河流深」是作為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23年以來,首次的空間規模大改造,機會相當難得。
對此,南藝網與身為策展人的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博士,進行訪談。透過李玉玲博士精心地解說與分享,以及彼此的交流下帶各位細品「靜河流深」。
改建的呈現回應了李玉玲博士對於新型態美術館的想像。她將想法歸為兩點:「美術館不只是觀賞展覽的殿堂,更是帶來特殊體驗的場域,以及使美術館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李玉玲博士對於空間改造的重點相當明確:「高美館整體從光線定義空間,設定三大目標:照明的改善、動線的串聯,以及發揮高美館得天獨厚的優勢-40多公頃的生態園區,藉此與內部的視覺相結合,使觀賞者對空間交換的觀感更加強烈。」
「起初決定以104與105展覽室開始進行,這兩個位置的狀態相對美術館而言,雖然是空間問題最大,但同時也是最具戲劇性的。當中非常重要的還有在105展覽室,日本藝術家柳美和的作品。這件蘭花溫室的裝置藝術是為了展覽特別量身打造的,藉由室內溫室透過空間改造,能夠看見室外園區。」
▲高美館104展覽室改造後新面貌(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吳明杰)
▲高美館105展覽室改造後新面貌(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吳明杰)
▲柳美和(Miwa Yanagi),《花獻計畫:尋找阿婆蘭》(局部)/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對室內光線設計,館長也為我們介紹了其中巧思:「不僅透過戶外自然光呈現光感,更結合了高科技,由玻璃纖維製成的光膜所打造出的天花光線非常自然,這些燈光皆為環保的LED燈。而地坪的部分為無縫強化水泥,與當代場域相當合適。」
▲引自戶外自然光之光廊(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吳明杰)
▲由人造光打造之光廊(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吳明杰)
▲須田悅弘(Yoshihiro Suda),《鬱金香》,原木上色,2018。/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室外的自然光線與環保科技相互結合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透過李玉玲博士與藝術家們的巧思之下精心設計。(上圖)這一道美麗的自然光光廊也是特地打造的場域。走過的時候,除了感受戶外園區的盎然綠意,更別忘了揚起頭與鬱金香來場奇妙的邂逅。
「靜河流深」以河流做為隱喻,回歸河流的本質。
「靜河流深」與高雄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李玉玲博士帶著微笑淡淡地說:「有河流流經的城市是很美麗的。」而高雄正是由愛河交織而成的港都。在這樣的意念之下,構想出以「靜河流深」命名的初衷-英文片語"Still Water Run Deep"
▲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Still Water Run Deep”中文直譯為為「靜水流深」,這句成語代表沉默寡言者深藏丘壑之意。展覽命名將「水」改為「河」,將Still Water「靜止的水」轉化為「安靜的河流」。
「靜河流深」將河流最原始的意義透過展覽呈現,並非特指哪一條地理河流。河流不停地流動、連接、分流迎向聚合,聚合後又再次分流。無論是哪個狀態,都擁有各自的異質性,同時也能形成整體感。回到以河流做為隱喻的概念:河流就猶如人類般,我們活著,同樣會面對這一生未知卻無數次的相聚與離散。
河流貫穿了時空,匯聚土地的記憶-流域
河流是開放且自在的,它與時空交融,猶如整個宇宙。不僅串聯起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更承載著歷史的重量,我們都該抱持景仰的態度看待河流的悠遠不息。
「靜河流深」不僅在高美館,它更涵蓋了橫向的空間概念與縱向的時間性,將流經的場域串連在一起(中都唐榮磚窯廠-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旗津灶咖)。無論在館內展區,抑或是館外支流,除了質地上的呈現,更富有視覺上的詩意。為此,館長李玉玲博士特別邀請能夠將意義連貫的藝術家們來到高雄,創作和這片土地有關的作品。
同時更展出高美館館藏精選-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所拍攝的19世紀的打狗(高雄舊稱)完整影像紀錄,將昔今串聯,讓我們感受世代的交替與價值。
▲約瑟夫‧科蘇思(Joseph Kosuth),《世界地圖(台灣)》,2017-2018。/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前為謝素梅(Su-Mei Tse)作品-許多說過的話,後為蔡佳葳作品-紀念詩人余光中(1928-2017)- 安石榴。/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橋本雅也(Masaya Hashimoto)的作品。/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橋本雅也(Masaya Hashimoto)以鹿角和鹿骨雕刻之作品《日本水仙》。/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打狗港-1》,101.5x105.5cm,攝於1871年,2012年取得授權數位輸出。(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柳美和(Miwa Yanagi)桃樹攝影作品-女神和男神在桃樹下離別。/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文祺,《偽日記-高雄》(局部),攝影裝置,2017-2018。/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Candy Bird於高美館內支流作品《他者之一》。/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中都唐榮磚窯廠為館外支流之一。/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文祺位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作品《人為歷史—真實時空的記憶》。/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靜河流深」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顛覆西方現代性知識分類體系的開放性書籍地景。/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旗津灶咖內部一隅。/圖片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安靜並非死寂,而是通往深刻的路徑
對於「靜河流深」這個展覽,李玉玲博士語氣堅定而溫柔地訴說:「透過靜河流深,我真正想談的,是安靜與深刻。安靜並不是死寂,而是唯有安靜,才能帶來深刻。」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 博士 /圖片由南藝網提供
「靜河流深」最重要的核心意義為「安靜」與「深刻」,
這兩者皆是世間萬物最原始的狀態,卻也是最難以企及的境界。
你是否已很久沒有好好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與自己說說話了呢?
在整個展覽空間的路線中,策展人李玉玲博士特意安排了各式各樣的聲音,都是沉靜下來才能夠聽見的。從一樓的水流聲,看見烏如黑墨的水池,再步上二樓,整個空間迴盪著微生物細碎的聲音,彷彿置身於生態園區,最後再由此引導回歸一樓,感受潺潺的流水聲與幽谷中的大提琴聲。
對於「靜河流深」的建築構造與展場設計,李玉玲博士自信地表示:「這般靜逸和諧的場域,是在都市生活少有的。對國內而言,如此特殊的空間體驗與安排,尤其是公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可以說是首次,藉著『靜河流深』跨出了相當重要的一步。」
「高雄近幾年致力於以文化與藝術重新定義自己,打造出不同於工業都市的面貌。在這裡,能夠感受到與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空間感,當身體鬆緩下來之後,雙眼才真的能夠看見。看見藝術,是我希望能夠透過靜河流深為所有人帶來的充滿愛的禮物。」-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 博士
回歸「靜河流深」的核心意義:「安靜」與「深刻」
「安靜」與「深刻」為李玉玲博士透過「靜河流深」最想傳遞的理念,而同樣也是作為一座文化都市必須具備也相當重要的品格。
「靜河流深」所希冀的是:這座城市能夠以沉著、穩定的腳步前進
由河流串起的每一個場域,都能夠互相包容與尊重彼此的不同,跨越界線,為這片土地帶來不朽的故事。秉持著內斂的品格精神,昔日的痕跡終能成為歷久彌新的寶藏,今日的開創也將為港都注入新穎的能量。
南藝網 編輯/Hsuan
Chou -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高雄內惟百年祖厝命運的危機
在高雄市鼓山區有一處稱為「內惟」的地區,在1945年的時候內惟屬於高雄市的其中一區,後期因合併,將內惟區和鼓山區一起合併成鼓山區,此次要介紹的文化資產,便是在內惟地區的兩處相關建築。
高雄內惟李氏古宅、高雄內惟李氏祖厝
▲內惟李氏古宅(左) ▲內惟李氏祖厝(右)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文化資產的分類嗎?趕快點連結進去複習一下唷
▲文化資產類別
想必大家很混亂,「古宅」和「祖厝」的差異,「祖厝」是由李天輝先生和李榮先生這對堂兄弟一起興建,「祖厝」是標準的漢人建築,是給李家人一起居住的,後來因為李榮先生經商有成,且為了讓長子迎娶而興建的「古宅」便是採取洋樓的形式興建。
註記:也有一說是洋樓的建築師因為承造陳家與李家的宅邸工程時牽線兩家才成就這段姻緣。
李氏祖厝
李氏古宅
建造年代
1916年(大正五年)
昭和六年(1931年)
建造者
李榮先生、李天輝先生
李榮先生
建造原因
後代子孫眾多,而興建居住。
據傳李榮先生長子即將迎娶。
也有一說是洋樓的建築師因為承造陳家與李家的宅邸工程時牽線兩家才成就這段姻緣。
建築身份
曾提報為歷史建築,遭政府駁回。
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5月25日公告為古蹟
訴訟過程
2009年 高雄市政府公告六米巷道開闢計畫,將從古厝正身穿過。
2012年 申請為歷史建築,遭政府以非全部所有權人同意申請為由駁回。
2013年...
evelyn -
地方誌
當你我「繫」在一起 — 繫本屋專訪
屏東市區就像一座對弈中的棋盤,只不過散落其中的不是棋子,而是一幢又一幢的眷村老屋。這些老屋在政府單位的修復下,在夜間亮起了溫暖的燈光,而其中一間裡頭裝著返鄉青年的遠大夢想,那便是繫.本屋。
百折千迴的夢 返鄉創業的路
近年來屏東縣政府致力於修復老舊眷村,逐漸開放招租老屋,吸引不少返鄉青年進駐營運,一對年輕夫妻也在這波熱潮中,在青島街開設了獨立書店,成為眷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徐孝晴與彭巧如在2017年10月開設了繫.本屋,以知識交流的紙本書為主,餐飲服務為輔,利用屏東特有的族群文化,讓大家更認識這塊迷人的土地。
從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畢業的徐孝晴與彭巧如,給自己訂了創業的雄心壯志,但對於創業的「期限」卻很自由。彭巧如說:「在研究所的期間,便開玩笑地說想做書店,因為我們自己專長偏向文化類、人類學,要應用的話其實非常廣泛,也因為很廣泛,所以比較難找一個很準確的工作。」畢業後,徐孝晴前往台北工作,兩人原本分隔兩地,卻因有了小孩,徐孝晴決定辭職,提前將「創業」這個人生志向付諸實現,也就這樣,身在都市生活的兩人,洄游回鄉。
▲兩人研究族群文化,架上也以族群議題的書籍為大宗。
徜徉於黃金屋 顧歷史盼未來
在他們眼中,這幢擁有九十年歷史的眷村老屋,不只是賺錢、創業的場域,更蘊含了年輕、熱騰騰的夢。保留了老屋原始的架構與裝潢,只在關鍵處加強書架的支撐性,既呈現了它原有的風貌,也表露了兩人對於老屋的欣賞與鍾愛。
夫妻倆都是從北部來到南部的都市客家人,因為自身族群的家族歷史脈絡,引發了對研究客家文化的興趣,也更有傳承的使命感。彭巧如說:「我們自己有一份責任,就是要把這些技術、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在選書與飲食部分,都希望將一些當代還存在,但可能已經漸漸式微、或是比較小眾的文化知識傳承下去。」
「獨立書店有意思的地方,便是每間店都有經營者自己的風格。」彭巧如這麼說,在選書方面,兩人的專長是人類學,也因此選了大量有關族群文化、社會學等書籍,另還有一櫃「飲食研究室」則將有關「吃」的書都放進去,將兩人的人生志向展露無遺。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吃」,有關食的書籍都在「飲食研究室」。
▲因為有孩子,因此設了孩童書櫃,讓獨立書店不只限定成人。
「你可以三天不看書,卻不能三天不吃飯。」
單靠紙本書買賣的書店,在現今網路發達、3C產品普及的社會中,非常難以生存,兩人從一開始便熟諳此道,也積極尋求靈活、複合的方式來經營。彭巧如便利用自己的研究取向「飲食文化」來著手,她說:「你可以三天不看書,卻不能三天不吃飯。」提供飲食並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蘊含了族群文化的意涵。像是第一季的菜單主題「家庭飲食記憶」,加入北部客家及眷村的飲食元素,設計出富有濃濃家鄉味的懷舊料理。而第二季的菜單主題則扣合「醃漬與發酵」,將東南亞、台灣本土,以及眷村的元素彼此融合,將台灣族群融合的情形忠實呈現。
▲經過整修的老屋,模糊了歲月的痕跡,添了些年輕的堅定力量。
走進書店,放慢腳步,當夏日午後的暖陽灑落在書架間,感受著這些台灣的族群歷史與文化,新舊混和的老屋讓人分辨不了時空變換,透過老屋的窗,看盡了過去的滄桑與紛爭,更看透了現代都市的繁忙與疲累。
連繫之後 未來之路
繫,有「連結」之意,兩人希望能透過書店這個場域,將知識連接在一起,也把不同族群的文化,轉達給彼此。對於未來,夫妻倆期望能永續經營,青年創業艱辛,捧著得來不易的成果,他們踩著踏實而堅定的步伐,繼續在這幢老屋裡,訴說著歷史與現在,並展望未來。
南藝網編輯-Yolanda/專欄報導
Yolanda -
地方誌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三)
高雄真的是一座想逛逛不完的城市,有許多特別的藝文景點,是一座很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欣賞的城市喔。若是還沒有看過上兩期的讀者們,可以先回顧上兩期的文化資產景點與議題。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一)鹽埕區 / 高雄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二)鼓山區 /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鼓山區擁有許多豐富的藝文景點,除了上期介紹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以外,還有一處隱身在中山大學裡面的「隱藏版」藝文景點喔,那就是「蔣介石行館」,想要找到這座行館可不容易,要先進入到中山大學的校區,在參觀時不妨也在中山大學裡面走走喔。
▲蔣公行館綠色的外觀,隱身在中山的樹林裡
先撇除政治議題,蔣介石是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也因此蔣介石行館顯得格外有歷史價值,在蔣介石行館裡也有展示一些當時重要的文物,而蔣介石行館是當初台灣總督府為了慶祝在台四十週年而興建的觀光館,1952年起便成為了蔣公的行館,由於這是和台灣歷史有著緊密關係的建物,至今二樓還保留許多當初留下的文物,在一樓是規畫成「西灣藝廊」。
蔣公行館是高雄市的市定古蹟,和前幾次介紹的古蹟比較起來,算是較少人去過的地點,台灣有許多間蔣公行館,大約有30多處,但並非每處都是古蹟,因此位在高雄市西子灣的行館算是很特別的一處,有些行館則改建成咖啡廳、旅館、有些則規劃成藝文中心。
蔣中正,字介石,在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很兩極,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古蹟的價值,除了歷史上的見證以外,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人物的歷史價值會影響到一座建物的歷史意義,不過在歷史上大多數的人物居住過的地方都是在登錄為歷史建築,但蔣公行館卻是古蹟,這也代表蔣公行館有非常不同之處。
開放時間:
不定期(想去需要碰碰運氣了)
門票:
不須收費
古蹟的「兄弟姊妹」你認識嗎?
文化資產不只是有古蹟這一樣分類而已,他有許多兄弟姊妹,例如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的類別。文化資產首先區分為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再去區分為幾個分類,近一次的修法將有形文化資產區分為九大類,而無形文化資產有五大類,本篇會先針對和古蹟相似的文化資產來做介紹喔。
有形文化資產的分類
台灣的文資法目前將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歸在同一類,,前三項大多是乘載了歷史意義的「單棟」建物,先來看看何謂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其中最關鍵的是「生活」這個詞,但是歷史建築的定義和古蹟又非常相似。
歷史建築的定義是「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看起來似乎可以找到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在我們所知曉台灣許多火車站都是古蹟,像是台中火車站、台南火車站,但你知道高雄火車站卻是歷史建築嗎?
大部分的人很難去判斷一個建物的分類,文化資產的系統隨著時間更加完整,不論是哪一種建物,文化資產的目的都是希望將這些見證歷史與隨著時間洗禮的建物能夠被妥善保存,但建物的分類不能只有單一一種,不同的建物也有不一樣的保存方式,舉例來說,古蹟是所有文化資產最多限制的一個分類,在管理、修復、再利用都是有嚴格的法律限制,然而在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有較大的彈性可以去規劃。
不論是哪一種文化資產,都應該有詳細的去規劃,在社會快速轉變的情況下,若是我們不好好規劃,將來建物要重生或活化可能導致一連串的困難,也並非一連串的盲目保存,而是要清楚明瞭的價值跟定義,文化資產要修復、管理、經營都是需要龐大的資金,若是政府沒有好好協助民間規劃,將來這些錢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復返,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目前在文化資產的保存的確還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南藝網編輯 / evelyn 專題報導
evely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