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特蒐
2021打開台北首波空間名單!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唐鳳辦公室等50+建築空間免費開放
2021「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將於11月27日至11月28日再度登場,而今年打開台北主題為「再台北Re Taipei」,除將免費開放國家兩廳院、台北晶華酒店等雙北地區特色建築場域,更新增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兩大新興文創基地加入,邀民眾探索台北這座魅力城市。
國際建築盛事「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將於11月27日至11月28日再度登場。
2021打開台北「再台北Re Taipei」11月27日至28日再登場
創始於英國倫敦的「Open House」活動,每年會選在秋天某個週末,限時打開城市中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公共與私人空間,進而開啟大家對話交流的可能,至今已串連紐約、巴塞隆納、雅典、大阪等城市舉辦,為全球性的建築盛事。而去年,台北成為亞洲第3個參展城市,2020打開台北活動更創下近3萬人參與的紀錄,如今將在11月底二度登場的打開台北,勢必又成為焦點。
2021打開台北除將免費開放國家兩廳院、台北晶華酒店等空間,今年也加入北流、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等特色場域。
以「展開圖」做為主視覺設計呈現
而今年打開台北主題為「再台北Re Taipei」,將從生活再生、經歷再現、建造再造等視角切入,探討各行各業在日常運行中所建構出的台北樣貌;主視覺設計上,以展開圖做為呈現,除讓人直覺想到「將台北打開」,也藉由展開圖的幾何樣貌和組合特性,傳遞出打開、變動、多元等概念,既呼應今年的主題,也象徵民眾能以多元面向探索台北。
2021打開台北主視覺設計,以展開圖為主意象。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流加入2021打開台北名單
2021打開台北預計開放的空間,除有去年大受歡迎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萬大-中和-樹林線)、國家兩廳院、台北晶華酒店總統套房等,更有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唐鳳辦公室、草山水道系統 | 陽明湧泉、N24台北方舟、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特色建築場域加入,讓民眾在48小時中,享受不一樣的空間體驗。
2021打開台北也將有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加入。
以5大「標點符號」分類打開台北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打開台北主題也運用5大「標點符號」為分類巧思,邀大眾以不同視野一起打開台北。
(再)台北—富有歷史性的街區空間:如大稻埕、台北城門、艋舺等
再;台北—具有神秘、故事性的街區空間:如社子島、南機場、寶藏巖等
再!台北—由職人活出精神的空間:如何理互動設計、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
再~台北—由生活系統交織而成的空間:如觀音山蓄水池、草山水道系統|陽明湧泉、捷運系統等
再…台北—永續、再生的空間:如bar REHOW、N24臺北方舟、玩味沙龍等
台北玩味沙龍
2021打開台北首波空間名單
1 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
2 JCA生活實驗室
3 MUVIE CINEMAS
4 N24臺北方舟
5 Olympus大稻埕旗艦店
6 REHOW 如禾永續-bar REHOW
7 SED-IA Architecture 形意生態建築...
LIU YC -
推薦特蒐
台鐵便當全新Logo視覺設計!設計總監4大提問親解識別設計亮點
百年台鐵品牌玩出設計新意!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與台鐵合作,邀請「中間研究室」總監郭中元,透過設計導入,為台鐵便當進行整體品牌優化。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先後考據台鐵便當的百年歷史、進行市場調查,最終與設計團隊、台鐵共同定奪出整體風格。「移動中的風味記憶」是本次設計的核心概念,以極簡為訴求,在中英文字並置的Logo當中,設計師為「台鐵便當」訂製中文標準字,造字過程中,汲取品牌的視覺資產,崁入大眾最熟悉的「工軌」符號,以扁形字體呈現台鐵的沉穩與大器,字型線條與曲度則相對柔和,強化便當親民好吃的形象;英文字「TR Bento」更注入一股移動感,反射出列車行駛過程中品嘗便當的集體記憶,百年品牌求新求變的態度令人驚豔。
專訪「台鐵便當」視覺識別設計師、中間研究室 Midroom設計總監郭中元
Q 希望呈現出什麼樣的「台鐵便當」品牌形象?
我們抓了一個主軸:移動中的風味記憶。我對台鐵便當的印象其實是從以前搭車和車站記憶而來,記得曾經坐在列車上、窗戶開啟的狀態下,聽到月台叫賣員用閩南語喊著「便當便當」,蠻有趣的一段記憶,而且能在移動過程中看著窗外吃便也很美好。當然,現在的時代可能比較沒有叫賣的記憶,純粹是到車站搭台鐵、高鐵、或捷運,但同樣地,如果你要吃到便宜又豐富的一餐,台鐵便當依舊是大家的首選。
面對台鐵這樣的百年品牌,說實在很難用完全翻轉的方式來露出,因為對內對外都有情感在,後來討論的結果決定以「台鐵便當」4字作為Logo,這樣的傳遞最為直接,也加入英文「TR Bento」作為副標,因為希望它能從在地走向國際,畢竟台鐵也會接觸到很多外來遊客,再來是記憶中「便當便當」的叫賣聲(音同Bento),它有一種親切感!
Q2 中英文字體分別選用了思源黑體和Akrobat,各有哪些選用上的設計細節?
其實就是化繁為簡,因為畢竟台鐵便當受眾很廣,不太可能使用過於前衛的設計,對我來說,這個案子比較像品牌優化,通常在進行老品牌改造時,會先審視既有品牌的視覺資產,看看有沒有能保留的,台鐵便當的部分,我們後敲定的是保留「工軌」的元素,因為不管哪個世代一定對「工軌」有記憶點,是一種台鐵經典。
另外,這次也想要在設計中找到新舊之間的軌跡,所以標準字「台鐵便當」以「工軌」為造型發想,而為了讓視覺感受趨近沈穩,字形稍微扁一點;但在沈穩的過程中,也不能忘記它並不是「台鐵」本身的識別,而要聚焦在「便當」身上,所以為了能連結到便當口感以及好吃的印象,筆畫的粗細和曲度也比較圓滑。英文副標部分則帶入「移動感」,讓中英文字之間,兼具穩重與移動兩種感覺。
Q3 過程中最挑戰的部分為何?
過程中的確有一些妥協,但其實台鐵團隊很配合,他們都願意接納並尊重專業,對於公部門翻轉、美學導入這件事,絕對值得給予肯定和鼓勵。過程中發生的挑戰,現在想起來都蠻有趣,例如整個過程我們其實提了很多方案,像是一開始想要圖像識別,但因為圖像、符號容易讓人產生負面的聯想——交通運輸發生事故,台鐵認為這樣的圖像具有不討喜或不吉利的象徵,所以我們最後就捨棄了圖像識別的呈現方式。
不過因為我過去也參與很多傳產的品牌形象再造,很了解資深人員會因為念舊,而對於原本的形象有一些既定的感情包袱,進而產生不能跨越的紅線,所以當然也能理解他們的立場;就像室內設計師,他還是必須要相信風水,是一樣的道理。
Q4 在整體設計過程中,有哪些前期調研的心得呢?
過程中去了蠻多台灣各處的車站,了解目前台鐵便當生產模式、廚房狀態、銷售環節,或者什麼品項賣最快、消費者喜歡在哪些車站買便當等。我也是因為這樣的盤點才知道,原來台鐵的便當,每個車站都有不同廚房負責,也會有不同菜色和售價,甚至有些消費者會特別喜歡某一個車站所推的商品。另外也預告一下,10 月份設計展在新竹車站會有新的賣點,會把概念導入空間設計,包含各種體驗和服務,讓民眾對於「台鐵便當」品牌形象有比較深入的感受,很期待!
TDRI X 台鐵便當TRBento視覺識別設計
❚Logotype 中英文字體 客製化標準字
❚中文文書字體 思源黑體
❚英文指定字體 Akrobat
#視覺識別設計│ 中間研究室 Midroom
AD│郭中元
D│黃煒仁
企劃│秦安慧、林玲
文字|曾智怡
圖片題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原文出處 台鐵便當全新Logo視覺設計!設計總監4大提問親解識別設計亮點
LIU YC -
推薦特蒐
種籽設計操刀!「回嘉,阿里山拼圖」獨立山、雲鐵、森鐵 3 款,將台灣林業鐵路之美帶回家
繼日前種籽設計攜手林務局推出兩款千片拼圖後,種籽設計也推出了自己的拼圖!以「回嘉,阿里山」為題,集結三幅林業鐵路最經典的印象:獨立山、雲鐵、森鐵,要讓大家在拼拼圖的過程中,透過一雙指尖的輕巧,探索北回歸線為台灣帶來的禮物;另外他們還推出一款「學吃陳,漬的拼圖」,希望大家藉由這幅在家遊戲的日常,沈浸於華人的飲食文化之美。
種籽設計在臉書上寫到,「一條隱形的路徑,走進古今中外的學者日誌裡,刻下島嶼的身世,駛入仰賴的茶香果香檜木裡,傳承仰賴的味道,攀上海拔2,451米的雲霧裡,指引我們回家的方向…,世界上唯一會登山的文化遺產,吸吐輕盈,穿梭於起伏最劇的窄軌鐵道,來來回回,串起島嶼最多元的林相,日復一日,孕育最多樣的臺灣特有物種,用一甲子的時光,照亮探索者的步履。」
」
「回嘉,阿里山拼圖」集結三幅林業鐵路最經典的印象,邀請島嶼的孩子用一雙指尖的輕巧,探索北回歸線為臺灣帶來的禮物,在「森鐵」的樹海疊翠中,徜徉豐厚的森林資源;在「雲鐵」的水氣繚繞中,細數特有的生物多樣性;在「獨立山」的自給自足中,發現生態和經濟的親緣關係,讓在家遊戲的日常,也能採集植物蘊藏的永續智慧,栽下自給自足的一座山林。
回嘉,阿里山拼圖
#01 獨立山
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探索者的獨立,自成一座山頭,純然而富庶,用一雙搖曳竹林的手,孕育出生物的多樣性,俯身即拾樟腦與柑橘醒腦,抬頭便得茶葉與柳杉幽香,來來回回、纏纏繞繞,養出傳承百年的親緣味道。
#02 雲鐵
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繚繞海拔兩千餘尺,一甲子的回憶蓊鬱了溫帶針葉林,島嶼的探索者炯炯獨行,追尋著未曾停歇的蒸氣,穿越欲滴的霿淞,走出自己的路,心裡勾勒出山的輪廓,前所未有的明朗。
#03 森鐵
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冒險,從此刻開始,最窄軌的林業鐵道上,全神貫注,不到百里的劇烈起伏,180度的視角轉換,凝神刻畫,三大森林生態系的疊翠,還有綿延在北回歸線裡,山族裔的古老智慧,是島嶼探索者,永恆的嚮導。
學吃陳,漬的拼圖
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水下三十米的生日宴,媽媽最喜歡的花蕾,飛躍海平面的夏訊,黃金腰帶的神話,藤蔓上的寶石,野菜的秘密,和爸爸一起爬的山,族裔狩獵的戰利品,為持家勞動的刻苦辛辣… 把山珍海味的豐饒,收藏進回憶的玻璃罐,不疾不徐,細細品味,我們家族專屬的味道風景。
這款拼圖邀請每一位家族成員,在物產裡吐吶節氣,在風土中察覺身世,在醃漬食和發酵食的悠遠裡,牽起彼此的親緣,用一幅在家遊戲的日常,倍受回甘的滋養,沈浸於華人的飲食文化之美。
四款拼圖皆為1000片,訂多少印多少,種籽設計將不再版,預計會於年底出貨。若有興趣的讀者可點此訂購。
資料來源:種籽設計
原文出處: 種籽設計操刀!「回嘉,阿里山拼圖」獨立山、雲鐵、森鐵 3 款,將台灣林業鐵路之美帶回家
LIU YC -
推薦特蒐
阿里山林鐵全新 LOGO 釋出!傳遞旅運新視野,3 個重點發想、6 大亮點解析
阿里山林鐵自 1912 年正式營運,往日肩負對外輸送阿里山林木的重任,1963 年轉型觀光列車後,因著跨越海拔2,000多公尺的多元自然生態與悠長豐富的歷史文化,被視為臺灣國寶級文化資產,更是世界著名的登山鐵道之一。
百年風景如何延續,貼近旅遊新時代的需求,同時守護阿里山的珍貴大自然?為了回答這個問題,2018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成立「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簡稱:林鐵及文資處),以永續經營阿里山林鐵為目標,讓這百年鐵道累積的一點一滴,持續在世界發光。
圖片來源/林鐵處
圖片來源/林鐵處
今年,林鐵及文資處與囍樹品牌規劃合作,一起為阿里山林鐵設計全新LOGO與品牌識別,以嶄新視覺承先啟後地將這個百年品牌,轉化為耳目一新的旅運服務,透過新一代的林業鐵道體驗,讓大眾再次認識阿里山之美。
這次 LOGO 設計,林鐵及文資處與囍樹團隊以「穿梭山林歷史 細賞窗中景致風光」為概念,從火車窗景中看見鐵道運輸、林業文化與豐富山林三個重點發想 ,整個視覺設計有哪些有趣的細節?從以下6個亮點,來看看設計如何為阿里山林鐵開創旅運品牌新格局:
01_象徵觀光時代的經典紅色車頭
首先定調是LOGO用色,林鐵及文資處與囍樹團隊經過實地研究和訪談,採用火車正式轉型為觀光列車後,火車頭上的經典紅色作為LOGO色調;受邀一同參與設計討論的臺灣鐵道文化研究及推廣者古庭維特別提到:「這款經典紅色象徵鐵道文化旅行時代的啟始,別具歷史意義!」
圖片來源/林鐵處
02_窗景中看見旅運新視野
囍樹團隊表示,這次LOGO俐落簡單的線條,以火車上一路變化的窗景為靈感,當中隱喻了五個畫面:教人印象深刻的V形紅色火車頭、火車從平地通往海拔2,451米的高山鐵道、獨一無二的雲海景致,以及寄寓著林鐵未來的展翅飛鳥,最後環抱山林一圈,象徵著守護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的決心,深刻生動地傳達林鐵從百年經典走向創新旅運服務的蛻變。
圖片來源/林鐵處
03_視覺上最舒適穩定的V形弧度
看似簡單的標誌,背後往往有著很多不簡單的討論,設計過程中討論激盪最久的點,就是V形的弧度。大家最在意的,是如何讓這個LOGO的關鍵「V形」,在視覺上與心理上都帶來交通運輸最重視的穩定感。討論團隊們都一致認為V形弧度,不論單獨應用或搭配文字排列時都能平衡地呈現一份舒適與穩定,讓人一眼感受到林鐵在旅遊以外,還有對安全運輸的無比重視。
圖片來源/林鐵處
04_鐵道特色的字體設計
標準字的設計上,設計團隊透過田野調查,從火車車身採集靈感,呼應鐵道工業特色,將車身上穩重筆直的字型,轉化設計出易於辨識與未來多元載體應用的字體。
圖片來源/林鐵處
05_輔助圖紋與色彩延伸 注入山林新活力
阿里山的自然山林,成就鐵道的獨一無二,而林鐵及文資處的角色,不止於鐵道的管理,更包含自然保育與林業文化傳承發展等多面向。在品牌輔助圖紋的延伸設計上,除了使用大家熟悉的火車紅,也有代表著多元自然生態的沉穩綠色,以及山頂溫暖晨光的米白色,搭配高山鐵道、自然景致、林業文化等符號,呈現錯落動感的靈活視覺,創造出更有生命力的鮮明形象,也希望讓大家透過豐富的故事性視覺,彷佛靠在風景流動的窗邊,細賞自然風貌。設計亦寄望在鐵道具國際辨識度的基礎上,透過新色彩帶進林業文化傳承等特點,為品牌注入更多元發展的力量。
圖片來源/林鐵處
圖片來源/林鐵處
圖片來源/林鐵處
圖片來源/林鐵處
圖片來源/林鐵處
06_百年軌跡沿線走讀全新規劃解說牌誌
大部分人登上火車順著百年軌跡遊走山中,總會停下來閱讀沿路的解說。這次隨著全新識別登場,林鐵及文資處亦重新規劃了解說牌誌,依照類別歸類成5類11款,包括導覽地圖類、導視系統、純文字解說牌、警告警示牌及鐵道沿線公告,設計用上林業鐵道中堅固、安穩的鐵軌造型作為結構及造型特色,搭配新形象的色調與俐落視覺構成。不僅如此,選用H鋼搭配金屬板的形式,烤漆處理上更帶有樹皮肌理的表面紋路,細緻地讓林鐵的森林意象,完美融合於自然環境中。解說牌誌未來將逐步更新,為旅客帶來更快速清𥇦的導覽體驗。
圖片來源/林鐵處
強化全新定位的旅運商品完整公開!
隨著全新LOGO正式發表,強化全新定位的相關事務用品、旅運商品等亦將完整公開,當中包含識別證票卡夾、餐墊、餅乾及氣泡水等。林鐵及文資處未來更計劃開放品牌授權合作,誠意邀請國內政府機關、法人或個人,提出產品開發企劃申請,一起聯名讓新形象透過創意持續傳遞,並且讓林鐵面向世界的人文與自然,不只是在阿里山,也能在臺灣各個角落被看見。
圖片來源/林鐵處
隨著這座百年鐵道邁入新篇章,林鐵及文資處期望全新識別能持續發酵,創造更多跨領域串連對話,在阿里山林鐵修復完成全線通車的2023年,再次吸引世界旅人造訪阿里山,體驗這座國際級百年高山鐵道的獨特魅力!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https://www.facebook.com/AlishanForestRailway.Taiwan/
原文出處: 阿里山林鐵全新 LOGO 釋出!傳遞旅運新視野,3 個重點發想、6 大亮點解析
LIU YC -
推薦特蒐
國際影音平台Taiwan+30日開播 對全球播送斯卡羅
(中央社台北29日電)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 8月30日正式開播,Taiwan+也取得公視歷史旗艦台劇「斯卡羅」台灣以外的全球獨家首播權,將在開台後對全世界熱播。
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表示,公視歷史旗艦台劇「斯卡羅」播出至今,許多海外觀眾紛紛詢問收看管道,Taiwan+獨家取得台灣以外的全球獨家首播權,將自8月30日起一次上架6集,以英文字幕播送,供海外台灣人與國際觀眾收看,之後則與公視每週同步,在Taiwan+網站、Taiwan+ APP與YouTube頻道均可免費收看。
「斯卡羅」由「一把青」金鐘獎導演曹瑞原傾力打造,耗時近3年,斥資超過新台幣2.02億元製作12集,全劇改編自醫師陳耀昌原著小說「傀儡花」,故事背景在1867年,以美國商船「羅妹號」船員因誤闖排灣族領地遭斬首,而引發美國出兵攻打台灣、清廷派兵鎮壓的「羅妹號事件」,透過戲劇帶著觀眾重新認識台灣本土歷史。
目前台灣地區的「斯卡羅」在公視與各串流平台播出,台灣觀眾則自明年1月1日起,也可以在Taiwan+免費收看。
由中央通訊社主責的文化部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台灣視訊平台,要將台灣的節目、新聞和故事帶到全世界。平台內容的設定上有嚴肅的新聞議題,也有軟性的文化、藝術主題,希望集結眾人之力,讓國際看見台灣。
Taiwan+全球開播晚會將於8月30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館前廣場舉行,開場將邀請金曲獎原住民歌手獎得主桑布伊現場表演。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將咸表祝賀之意,副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游錫堃、文化部長李永得等都會到場致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查絲敏.哈菁絲(Jasmine Elise Huggins)也將代表駐台使節團致詞。(編輯:張雅淨)1100829
原文出處: 國際影音平台Taiwan+30日開播 對全球播送斯卡羅
LIU YC -
推薦特蒐
2021 林務局「生命之森」拼圖登場!大樹家的秋宴、微非不足道 2 款千片拼圖,展現台灣生態美麗樣貌
台灣森林裡的奇妙故事與美麗樣貌,即使花了一千零一夜也說不盡。林務局延續2021生命之森月曆,以台灣原生種之間有趣的關係為構圖,攜手種籽設計,推出了「大樹家的秋宴」、「微非不足道」兩款千片拼圖,揉合50種台灣原生動、植物,要讓大家一塊一塊細細拼出台灣生態的美麗樣貌,目前已經於部分書店與網路通路限量販售中。
圖片來源/林務局
林務局2021生命之森月曆定名為「生命之森─種間關係」,分別訴說著林間動植物一個個共生、寄生、附生、食性、繁衍、掠食的巧妙關係。因此,林務局延續今年月曆主軸,精心製作了兩款拼圖,希望大家能從中認識台灣原生種、發現許多動植物間的絕妙關係,像是附著在岩石的苔蘚、嵌在樹身上的蘭花,以及隱身在苔蘚上的蓬萊棘露螽,還有喜愛殼斗的熊族、野豬、松鴉與松鼠等等,讓大家邊能從拼圖中認識台灣原生的動物與植物。
#01 大樹家的秋宴
殼斗科是闊葉林裡的望族,可口的小帽子堅果,招待了滿山的熊族與野豬美食家,更有飛羽朋友自空中來,深諳美味的松鴉,正奮力鑿開硬殼,以森林濃縮的營養與芬芳,養牠一身優雅羽衣,那是大樹家每年秋天的盛宴,養育山的一眾生靈,松鼠細心珍藏,化作明年的新芽。
圖片來源/林務局
圖片來源/林務局
圖片來源/林務局
#02 微非不足道
臺灣中海拔森林的小精靈,附著岩石,或嵌在樹身。苔蘚,是多種無維管束植物類群的總稱,從大氣沈降的物質中將養分固定下來。為森林生態系增添養分的總貯存量;地衣,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眼尖的你可以試著從其中找到臺灣特有種蓬萊棘露螽,讓這款拼圖挑戰你的眼力。
圖片來源/林務局
圖片來源/林務局
兩款拼圖皆為一千片,目前已經限量販售中,販售通路有友善書業合作社、五南文化廣場、國家書店、日光山Nikko Hill、博客來等,詳情可至林務局臉書專頁查詢。不過目前部分網路書店已經完售,實體門市的話則依現場存貨數量,建議可以先致電門市店員詢問。透過這一系列的出版品,林務局盼大家更了解臺灣山林的奧妙與美麗,在享受山林帶給我們的美好與庇護之餘,也能善待孕育生命的土地,為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讓臺灣生生不息。
圖片來源/林務局
原文出處:
2021 林務局「生命之森」拼圖登場!大樹家的秋宴、微非不足道 2 款千片拼圖,展現台灣生態美麗樣貌
LIU YC -